

人民审理民事案件,应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和其他参与人,公开审理需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开庭时间和地点。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在7日内立案,自诉案件应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应在收到上诉材料后的5日内立案。
法律分析
人民审理民事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公开审理的,应当公告当事人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
经审查认为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收到自诉人自诉状或者口头告诉的,经审查认为符合自诉案件受理条件的应当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人民应当在收到第一审人民移送的上(抗)诉材料及案卷材料后的5日内立案。
拓展延伸
民事诉讼立案流程及时间要求
民事诉讼立案是指当事人依法向人民提起诉讼并完成立案手续的过程。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民事诉讼立案的流程包括以下步骤:1.当事人起诉:当事人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人民提起诉讼;2.立案受理:人民对起诉材料进行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案件将被受理;3.立案登记:将立案信息登记并分配案号;4.通知被告:将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通知其参加诉讼;5.答辩:被告在规定时间内提交答辩意见;6.审查:审查双方的诉讼请求、事实依据和证据;7.裁定立案:根据审查结果裁定是否立案。民事诉讼立案的时间要求因地区和案件性质而异,一般在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具体的时间取决于案件的复杂性、的工作负荷和当事人的配合程度等因素。因此,当事人在立案前应咨询当地或律师,了解具体的时间要求,以便做好准备。
结语
人民审理民事案件,依法应提前三日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并在公开审理时公告相关信息。符合受理条件的案件应在7日内立案,自诉案件应在15日内立案。第二审人民应在5日内立案。民事诉讼立案是当事人向提起诉讼并完成立案手续的过程,包括起诉、立案受理、立案登记、通知被告、答辩、审查和裁定立案等步骤。具体时间要求因地区和案件性质而异,当事人应咨询或律师了解准备。
法律依据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23条规定:人民应当保障当事人依照法律规定享有的起诉权利。对符合本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的起诉,必须受理。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在七日内作出裁定书,不予受理;原告对裁定不服的,可以提起上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