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法院对因农村征地补偿费分配引起的纠纷不作为民事案件受理缺乏依据。从法律上讲,对来源于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的收益,依法属于全村村民,如果法律没有特别规定应属于全体村民共有,每个成员的权利是平等的,对集体土地等的收益享有可分割的特定份额。可见,对我国农村公民来说,土地征用补偿费用分配权是一项法定的财产性民事权利,对该民事权利的侵害是一种侵权行为,应当依法由侵害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再说,集体经济组织分配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的行为,也是依法行使集体土地的经营、管理权的具体体现,本身就是一种民事行为。因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村民)与集体经济组织(或村、组)之间因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所引发的争议应属于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对此,只要符合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应当作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
综上所诉,征地补偿款应予受理没有明确的标准,有时能受理,有时不能受理。但唯一确定的是,只要符合了民事诉讼法的第一百零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就应该把它作为民事案件予以受理。
一、征地补偿纠纷可以法院不予受理吗
针对以下几种情况的征地补偿纠纷,法院可以不予受理:
1、当事人不服行政机关对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调解意见;
2、失地村民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取得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
3、村民对村民会议对集体财产收益决议和分配方案的起诉要求确认无效或者撤销的;
4、不直接起诉集体财产收益分配的决议和方案;
5、村民认为被征地村委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未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公布征地补偿费用的收支和分配情况,起诉知情权的。
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三条规定,房屋征收与补偿应当遵循决策民主、程序正当、结果公开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