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人、机动车在行经斑马线时需按信号灯指示通行,机动车需在无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外停车让行,否则扣驾驶证3分罚款100元,交警采取全程录像取证。行人若停滞不前或示意车辆先行通过,则不会被认定为不礼让行人。
法律分析
扣驾驶证3分,罚款100元。根据道路通信规定,行人、机动车在行经有信号灯的斑马线时,应按照信号灯指示通行。机动车在行经无信号灯控制的斑马线时,必须在斑马线外停车让行。如果行人、车辆同处斑马线内,且行人在机动车前方,则认定为不礼让行人。交警在查处时不以单张照片进行认定,而是采取全程录像并截图的方式进行取证。如果行人在斑马线外停滞不前或主动示意车辆先行通过时,将不会被认定为不礼让行人。
道路交通安全法
第十九条
驾驶机动车,应当依法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申请机动车驾驶证,应当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考试合格后,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发给相应类别的机动车驾驶证。持有境外机动车驾驶证的人,符合国务院公安部门规定的驾驶许可条件,经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考核合格的,可以发给中国的机动车驾驶证。驾驶人应当按照驾驶证载明的准驾车型驾驶机动车;驾驶机动车时,应当随身携带机动车驾驶证。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以外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收缴、扣留机动车驾驶证。
拓展延伸
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及执行方式
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及执行方式是保障道路交通秩序的重要手段。根据不同的交通违法行为,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例如,对于未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常见的处罚包括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等。执行方式则是指具体的执法程序和操作方法,如交通警察的执法方式、违法行为的查处流程等。执行方式的规范化和公正性,对于确保处罚措施的有效实施至关重要。此外,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以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综合运用惩罚措施和执行方式,可以有效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结语
合理的交通违法行为的惩罚措施和执行方式是维护道路交通秩序的关键。对于未礼让行人的违法行为,通常会采取罚款、扣分、暂扣驾驶证等处罚措施。执行方式应规范且公正,确保处罚措施有效实施。此外,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交通规则的认知和遵守意识,有助于减少交通违法行为的发生。通过综合运用惩罚措施和执行方式,我们可以有效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提升交通安全水平。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修正):第七章 监督检查 第七十三条 用于公路监督检查的专用车辆,应当设置统一的标志和示警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修正):第六章 收费公路 第六十三条 收费公路车辆通行费的收费标准,由公路收费单位提出方案,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交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物价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2017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九条 违反本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在公路用地范围内设置公路标志以外的其他标志的,由交通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拆除,可以处二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拆除的,由交通主管部门拆除,有关费用由设置者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