徇私枉法罪的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客体;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以司法工作人员为主体,包括侦查、检察、审判人员;以故意为主观要件,目的是放纵罪犯或冤枉无罪的人,动机多种多样。
法律分析
徇私枉法罪主要有以下几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徇私枉法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二)客观要件
徇私枉法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行为。所谓徇私、徇情枉法,是指出于个人目的,为了私利私情而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错误裁判。
(三)主体要件
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包括公安、国安、监狱、军队保卫部门、人民检察院中的侦查人员(包括铁路运输检察院、林业检察院等专门检察院的检察人员)、人民法院的审判人员。
(四)主观要件
徇私枉法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过失不构成该罪。犯罪的目的是放纵罪犯或者冤枉无罪的人,动机是徇私、徇情,其具体表现多种多样。
拓展延伸
徇私枉法的构成要件及其法律后果
徇私枉法的构成要件是指在司法、执法等法律实践中,法律人员或相关人员以个人私利为目的,违背法律规定,滥用职权或徇私舞弊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主观要件即故意或过失,客观要件即违反法律规定和损害公共利益。徇私枉法的法律后果严重,不仅损害了公正和法治的原则,破坏了社会公信力,还可能导致无辜受害者的冤假错案,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对于徇私枉法行为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行政或纪律责任,同时加强法律监督和制度建设,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性。
结语
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出于个人目的,故意歪曲事实、违背法律、作出错误裁判的行为。其构成要件包括侵犯国家司法机关正常活动的客体、在刑事诉讼中徇私、徇情枉法的客观表现、司法工作人员作为特殊主体以及故意为徇私、徇情而放纵罪犯或冤枉无罪的主观动机。徇私枉法行为严重损害了公正和法治原则,破坏了社会公信力,可能导致冤假错案,影响社会稳定和公众信任。对于徇私枉法行为者,应依法追究刑事、行政或纪律责任,并加强法律监督和制度建设,以确保司法公正和法律的权威性。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条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渎职侵权犯罪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五)徇私枉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