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进行劳动改造的刑罚方法,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关押的犯罪分子。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刑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与刑事拘留等措施不同,拘役是一种刑罚方法,允许每月回家团聚一至二天,并可获得劳动报酬。羁押期间可折抵刑期。拘役体现了分管分教,校正恶习,加速改造,并具有人性和社会监督作用。
法律分析
一、什么是拘役
拘役是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人身自由,并由公安机关实行就近关押改造的刑罚方法。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五种主刑之一,是介于管制与有期徒刑间的一种较轻的刑罚。
拘役主要有以下特点:
1、拘役适用于罪行较轻,但又必须实行关押的犯罪分子。由于拘役是一种较轻的刑罚方法,它主要适用于那些罪行较轻,但又必须短期剥夺人身自由进行劳动改造的犯罪分子。
2、拘役是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而不是像管制那样仅是限制被执行人的一定人身自由。
3、拘役是短期剥夺自由的刑罚方法。拘役虽与刑事拘留、民事拘留、行政拘留一样短期剥夺被执行人的人身自由,但性质却不同。刑事拘留是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司法拘留是一种司法处分,而拘役则是一种刑罚方法,在性质、适用对象、适用机关、适用依据、适用程序以及适用期限与上述几种拘留措施都有明显的区别。
4、拘役是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的刑罚方法。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而不是像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等刑罚在监狱执行。
二、拘役最高刑期是多久
拘役期限为一个月以上六个月以下,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被判拘役,刑期从人民法院的判决之日起生效,但在宣判前被先行羁押的,其羁押一日折抵刑期一日。
拘役犯刑期由公安机关执行,不押送监狱收监强制执行劳动改造,主要是体现分管分教,致其恶习得到较好的校正而不受犯罪恶性较大的有期徒刑罪犯的感染。在刑期执行期间,刑法还规定准许其每月回家与亲人团聚一至二天,除让其深刻体会自由与亲情的可贵、从而深省自己所犯罪行的社会危害性、加速其改造的自觉性外,还体现出刑法的人性和广泛的社会监督作用。
拘役犯虽然被剥夺人身自由、强制劳动改造,但与有期徒刑、无期徒刑被剥夺自由强制劳动改造不一样,体现在执行机关不是监狱,其次其参加劳动,可酌情获得报酬。
在对单罪进行处罚的时候,一般是在1-6个月之间进行处罚,但如果是进行数罪并罚的话,那此时最高也不能超过1年。我们发现有些罪犯在判刑之前会被先行羁押,而此时羁押一日就可以折抵拘役刑期一日。
结语
拘役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一种较轻的刑罚,适用于罪行较轻但需要剥夺人身自由进行改造的犯罪分子。拘役是由公安机关就近关押执行的刑罚,其最高刑期为一个月至六个月,数罪并罚不得超过一年。与有期徒刑不同的是,拘役犯在执行期间可以每月回家与亲人团聚,体现了刑法的人性和社会监督作用。拘役犯虽然被剥夺自由,但可获得劳动报酬。在判刑前被羁押的情况下,羁押时间可以折抵拘役刑期。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戒严法:第四章 戒严执勤人员的职责 第二十七条 戒严执勤人员对于依照本法规定予以拘留的人员,应当及时登记和讯问,发现不需要继续拘留的,应当立即释放。
戒严期间拘留、逮捕的程序和期限可以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的限制,但逮捕须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