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及时效。起诉需满足条件,提交起诉书及副本,法院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民事诉讼管辖分为基层和中级法院,重大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民事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从权利受损之日起计算,超过二十年不予保护,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分期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开始计算。
法律分析
普通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是,满足起诉的条件,当事人应当提交起诉书,并且应当按照对方当事人的人数提交副本的份数,法院起诉会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
一、普通人该怎么向法院提起诉讼
普通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是:
1.起诉应当满足起诉条件。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2.起诉应当向法院提交相关证据材料;
3.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相应份数的副本;
4.将上述材料交给受案法院,由法院决定是否立案受理。
《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九条
起诉应当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状。并按照被告人数提出副本。当事人起诉,首先应提交起诉书;根据"谁主张谁举证"原则,原告向法院起诉提交相应的材料;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书证,应填写一式两份证据清单,详细列明提交证据的名称。
二、民事诉讼管辖的级别管辖
民事诉讼管辖的级别管辖:
1.第一审案件由基层人民法院管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17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第一审民事案件,但本法另有规定的除外。
2.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案件:
(1)重大涉外案件;
(2)在本辖区有重大影响的案件;
(3)最高人民法院确定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案件。
三、民事普通诉讼时效是多久
民事普通诉讼时效是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结语
普通人向法院提起诉讼的流程是,满足起诉条件后,提交起诉书并按对方当事人人数提交副本。法院将在七日内立案,并通知当事人。民事诉讼的级别管辖根据案件的性质和重要性来划分,一审通常由基层法院管辖,重大涉外案件和有重大影响的案件由中级法院管辖。民事普通诉讼时效为三年,计算起始日为权利受损害之日起。特殊情况下,时效期限可根据申请延长。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九条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同被诉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但没有提起诉讼,或者同案件处理结果有利害关系的,可以作为第三人申请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参加诉讼。
人民法院判决第三人承担义务或者减损第三人权益的,第三人有权依法提起上诉。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七条 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为二人以上,因同一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或者因同类行政行为发生的行政案件、人民法院认为可以合并审理并经当事人同意的,为共同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2017修正):第四章 诉讼参加人 第二十五条 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死亡,其近亲属可以提起诉讼。
有权提起诉讼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承受其权利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提起诉讼。
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等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应当向行政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督促其依法履行职责。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职责的,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