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有三个: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当地人民法院。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各级人民法院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再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
法律分析
在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主要包括以下三个: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当地人民法院。
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
各级人民法院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即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再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
拓展延伸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发生劳动争议或者劳动纠纷,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而依法成立的调解、仲裁、诉讼劳动争议的仲裁机构、人民法院和劳动争议仲裁组织,统称为劳动诉讼机构。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我国劳动诉讼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人民法院:人民法院是劳动争议纠纷的审判机关,负责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根据案件性质和涉及金额的不同,人民法院可以分为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和高级人民法院。
2. 劳动仲裁机构:劳动仲裁机构是劳动争议纠纷的仲裁机关,负责审理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劳动仲裁机构分为基层劳动仲裁机构和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仲裁机构。
3.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是劳动争议纠纷的调解机构,负责调解和解决劳动争议案件。根据《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分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和中级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
综上所述,我国劳动诉讼机构主要包括人民法院、劳动仲裁机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构。当事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合法权益,选择合适的机构进行劳动争议纠纷的解决。
结语
在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机构主要包括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地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和当地人民法院。其中,调解委员会由职工代表、用人单位代表和工会代表组成,调解委员会主任由工会代表担任。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设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委员会由劳动行政部门代表担任。各级人民法院负责劳动争议案件的诉讼,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再规定的期限内向人民法院起诉,由人民法院民事审判庭受理。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五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018修正):第十章 劳动争议 第七十七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可以依法申请调解、仲裁、提起诉讼,也可以协商解决。
调解原则适用于仲裁和诉讼程序。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一章 总则 第七条 【劳动争议处理的代表人制度】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在十人以上,并有共同请求的,可以推举代表参加调解、仲裁或者诉讼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