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规定了虚开增值税普票的处罚措施。违反规定虚开发票将被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可罚款5万元以下,超过1万元的可罚款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非法代开发票也将受到相应处罚。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以及使用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废止的发票的行为也将受到罚款处罚,情节严重者还可能被没收违法所得。
法律分析
虚开增值税普票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处罚,如下:
1、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2、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
拓展延伸
伪造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刑事责任如何界定?
伪造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刑事责任界定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根据该法,伪造增值税普通发票属于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证明文件罪,属于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的特定情形之一。根据伪造的程度、目的和后果等因素,刑事责任的界定会有所差异。一般情况下,伪造增值税普通发票可能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规定的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并可能面临相应的刑事处罚,如拘役、有期徒刑等。具体的刑事责任界定还需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裁定。
结语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的规定,对于虚开增值税普票和非法代开发票的行为,税务机关将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虚开发票的违法所得将被没收,同时根据虚开金额的大小,可能面临不同额度的罚款。对于非法代开发票的行为,也将受到相应的罚款和违法所得的没收。此外,伪造增值税普通发票的刑事责任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进行界定,并可能面临拘役、有期徒刑等刑事处罚。具体的处罚措施将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和裁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的规定虚开发票的,由税务机关没收违法所得;虚开金额在1万元以下的,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虚开金额超过1万元的,并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非法代开发票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罚。
第三十九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税务机关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5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一)转借、转让、介绍他人转让发票、发票监制章和发票防伪专用品的;
(二)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私自印制、伪造、变造、非法取得或者废止的发票而受让、开具、存放、携带、邮寄、运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