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的主旨是区分犯罪主体的不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而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滥用职权罪和玩忽职守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
法律分析
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区别
依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最大的区别是犯罪主体的不同,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而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第三百九十九条【徇私枉法罪】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在民事、行政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
该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司法工作人员。主要是司法工作人员中从事侦查、检察、审判工作的人员。包括、、监狱、保卫部门、人民中的侦查人员(包括铁路运输、林业等专门的检察人员)、人民的审判人员。非上述机关人员或者虽为上述机关中的工作人员但不负有侦查、检察、审判、监管职责的,一般不能成为该罪主体,构成该罪的必是共同犯罪。
(1)侦查人员,即对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的专门机关的工作人员,如机关和人民负责侦查工作的人员。其职权是搜集证据、揭露和证实犯罪,查缉犯罪嫌疑人并实施必要的强制措施。
(2)检察人员,主要是指检察员或负有检察职责的人员。其主要职责是对直接受理和机关移送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补充侦查、审查起诉、提起公诉和出庭支持公诉等。根据和法律的规定,对机关的侦查、人民的审判活动以及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等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3)审判人员,是指在行使审判权的工作人员。
结语
徇私枉法罪与滥用职权罪在犯罪主体上有明显区别。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徇私枉法罪的犯罪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而滥用职权罪的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的行为,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追诉或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或者在刑事审判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出枉法裁判的,将受到法律的严惩。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也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这两种罪行的严重性和刑罚幅度也有所不同。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九章渎职罪第四百一十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招收公务员、学生工作中徇私舞弊,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分则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三节妨害对公司、企业的管理秩序罪第一百六十四条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为谋取不正当商业利益,给予外国公职人员或者国际公共组织以财物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单位犯前两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
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四章附则第三百八十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5月14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令第35号)和2007年10月25日发布的《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修正案》(令第95号)同时废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