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外居住并不代表案件结束,只是暂时释放。在此期间需遵守规定,如不得离开住所、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等。违规或重新犯罪会重新收监。案件仍在等待审判,有罪将收监执行刑罚,无罪则不会被收监。
法律分析
不一定,需要等待案件处理结果。只是说明你的案件并没有结束,因为你的条件符合监外居住,所以将你释放。在监外居住的这段时间里,你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如:未经批准不得离开住所、未经批准不得会见他人(除辩护律师、同住的家人)、不得干扰证人被害人等。如果有违规或重新犯罪,是会被重新收监的。
另外你的案子并未结束,现在只是在监外内等候审判,如果你确实有罪,审判后仍要收监执行刑罚。如果你有轻判的情节或者根本无罪,你就不会被收监。
拓展延伸
被判缓刑释放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是否应继续接受监管?
被判缓刑释放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是否应继续接受监管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在考虑答案之前,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首先,我们必须评估嫌疑人的犯罪情况和危险性。如果他们被认为对社会构成威胁,监管是必要的,以确保公共安全。其次,我们需要考虑嫌疑人的改变和康复情况。如果他们经过适当的康复和再教育,展现出对改过自新的决心,可能可以考虑减少监管措施。然而,监管的目的是保护社会和预防再犯,因此,必须确保监管措施的有效性。最后,我们还需要考虑司法系统的资源和负担。如果监管嫌疑人需要过多的资源和成本,而且他们已经展现出改变的迹象,可以考虑适当的减少监管。综上所述,决定是否继续接受监管应该是一个综合考虑多个因素的决策,并且需要权衡公共安全和嫌疑人的改变情况。
结语
在监外居住期间,请遵守相关规定,确保不违规或重新犯罪,以免重新收监。案件并未结束,仍需等待审判结果。如果被判有罪,将收监执行刑罚;如果有轻判或无罪,将不会被收监。对于缓刑释放的毒品犯罪嫌疑人是否继续接受监管,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包括犯罪情况、改变和康复情况、公共安全和司法资源等。权衡这些因素后做出决策,以维护公共安全和嫌疑人的改变情况。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符合逮捕条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监视居住:
(一)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扶养人;
(四)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更为适宜的;
(五)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对符合取保候审条件,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不交纳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监视居住由公安机关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