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劳动合同可以通过协商一致变更,需要采用书面形式,并由双方各执一份。调整岗位是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必须满足双方协商一致和书面形式的要求。另外,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的原则,合同约定具有约束力,双方应履行合同义务。企业在进行单方调岗时,需要遵守合理性、劳动者适任能力和告知解释义务等规则。
法律分析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劳动合同约定的内容。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变更后的劳动合同文本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各执一份。这也意味着,在劳动合同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调整岗位作为合同变更的重要内容,须满足两个基本前提:
1、双方协商一致;
2、采取书面形式。二者缺一不可,用人单位若没有经过协商一致而单方调岗,员工有权拒绝。劳动合同应当按原约定继续履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条规定,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依法订立的劳动合同具有约束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应当履行劳动合同约定的义务。这意味着,假如合同约定“可根据需要对员工岗位进行调整”,应当理解为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劳动合同条款具有拘束力,双方均应履行。
纵然如此,合同的约定也并不代表企业可随意进行单方调岗,在操作岗位调整时,企业依然应当遵守以下规则:
1、调整岗位必须具有充分的合理性,调整后的岗位与调整前的岗位应有一定的关联,譬如把销售经理调整为销售主管可以认定为合理的,而把财务经理调整到销售岗位则可能欠缺合理性。
2、劳动者被调岗后能胜任新的工作,如果不具备适任能力,用人单位还应当负责培训教育,以使劳动者能适应新的工作岗位。
3、调整前应履行必要的告知和解释义务,做到有理有据(注意保留证据)。
拓展延伸
调岗降薪:法律规定与员工权益保障
调岗降薪是一种常见的人事调整方式,涉及到员工的工作岗位和薪资待遇的变动。根据法律规定,调岗降薪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和原则,以保障员工的权益。首先,雇主必须依法通知员工并征得其同意,不能擅自进行调岗降薪。其次,调岗降薪的幅度应当合理,不能违反最低工资标准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同时,雇主应当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确保调岗降薪的合法性和合理性。对于员工而言,如果不同意调岗降薪,可以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包括申请劳动仲裁或提起劳动争议。综上所述,调岗降薪的法律规定旨在平衡雇主和员工的权益,确保合法、公正、公平的人事调整过程。
结语
合同变更是《劳动合同法》所允许的,但必须满足双方协商一致和采用书面形式的要求。根据法律原则,劳动合同应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并具备约束力。在调整岗位时,企业应合理选择岗位,确保员工适应新工作,并履行必要的告知和解释义务。调岗降薪应遵循合理幅度和合法程序,雇主应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依据。员工如不同意调岗降薪,可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总之,调岗降薪的法律规定旨在确保合法、公正、公平的人事调整过程。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八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出具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证明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四章 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 第四十四条 【劳动合同的终止】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2015修正):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六十一条 违反本法规定,劳动行政等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