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及认定方法: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0条第1款。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伪造行为包括制作件、复制伪造证件等。认定本罪需证明直接故意,不包括间接故意和过失。
法律分析
一、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有:
(1)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和信誉;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
2、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如何认定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
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文、证件、印章,且仅限于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和印章。所谓证件,是指国家机关制作、颁发的,用以证明身份、职务、权利义务关系或其他有关事实的凭证,如结婚证、工作证、学生证、护照、户口迁移证、营业执照、驾驶证等。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的行为。所谓伪造,是指无权制作者制作假的公文、证件或印章,既包括根本不存在某一公文、证件或印章而非法制作出一种假的证件和印章,又包括在存在某一公文、证件或印章的情况下而模仿其特征而复印、伪造另一假的公文、证件或印章。
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往主观方面只能出于直接故意,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伪造、变造、买卖.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罪。
结语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体要件、客观要件、主体要件和主观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条第一款,对于伪造、变造、买卖或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行为,根据情节轻重可以处以不同的刑罚。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的认定需要具备特定的对象和行为,即伪造国家机关制作的公文、证件或印章。在主观方面,只有直接故意才构成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而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该罪。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使(领)馆可以依照本法的规定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的规定,办理公证。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三章 公证员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担任公证员:
(一)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民事行为能力的;
(二)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
(三)被开除公职的;
(四)被吊销公证员、律师执业证书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证法(2017修正):第三章 公证员 第十九条 从事法学教学、研究工作,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具有本科以上学历,从事审判、检察、法制工作、法律服务满十年的公务员、律师,已经离开原工作岗位,经考核合格的,可以担任公证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