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犯一般是出现在共同犯罪当中的,也就是说,只有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实施犯罪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存在从犯。从犯是相对于主犯而言,是在犯罪过程中起次要的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从犯大致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帮助犯。各共同犯罪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对各共同犯罪人处理时也需要区别对待。我国刑法中将共犯人分为主犯、从犯、教唆犯和胁从犯四种。其中,从犯比较特殊,根据刑法的规定,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但如果有前科的,在量刑时也应该适当从重。当然从犯的具体刑罚还是要由综合考量各个量刑情节后来确定。
一、从犯是什么意思? 从犯各种类型
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从犯分为: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起次要作用的正犯;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这就是指帮助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二、主犯和从犯有什么区别
1、什么是主犯
根据我国《刑法》第26条规定,主犯是指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所以,主犯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1)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犯罪分子。
(2)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
2、什么是从犯
根据我国《刑法》第27条规定,从犯是指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犯罪分子。因此,从犯也包括两种类型:
(1)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和教唆犯;
(2)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从犯。
3、主犯和从犯的区别
(1)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首先提出犯意者通常为主犯,随声附和、表示赞同者通常为从犯。但这个标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仅仅在犯罪共谋阶段随声附和,而在具体犯罪行为实施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亦属于主犯,而不构成从犯。
(2)在事前共谋的共同犯罪中,策划、指挥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被动接受任务、服从指挥者通常为从犯。
(3)从参加共同犯罪的频率来看,多次参加共同犯罪者或者参加全部共同犯罪活动者通常为主犯,而首次参加共同犯罪或者参加次数少于其他犯罪分子的,以及仅参加了部分共同犯罪的犯罪分子通常为从犯。
(4)从参加共同犯罪的强度来看,主犯的实行行为通常强度较大、手段残忍、技巧熟练,而从犯的实行行为强度通常较小,或者技巧不够熟练。
(5)从对犯罪结果的作用来看,主犯由于行为强度大或者技巧热练,通常对犯罪结果的作用较大,是造成犯罪结果的主要原因;而从犯由于初次作案、行为强度小,或者技巧不熟练,通常对造成犯罪结果只起很小的作用,甚至根本未起任何作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共同犯罪概念】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二人以上共同过失犯罪,不以共同犯罪论处;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按照他们所犯的罪分别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七条【从犯】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