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拘役刑期根据情况而定,打耳光导致轻伤需承担刑事责任,最高拘役为6个月。拘役与有期徒刑的区别在于刑期、法律后果、执行场所和待遇。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表现是行为人明知可能造成他人身体损害并希望或放任其发生。故意伤害致死存在混合罪过形式,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
法律分析
一、打人一耳光被拘役多长时间?
要看情况,如果打了耳光没有导致轻伤及以上,仅涉及轻微伤,不构成刑事责任,仅涉及民事纠纷赔偿,如果涉及轻伤的,要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拘役的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最高不能超过1年。可见,拘役的上限刑期与有期徒刑的下限刑期(6个月)相衔接。这一规定较好地体现了拘役的特点,使刑罚体系更为连贯和严密。拘役的刑期从判决之日起计算。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的,羁押1日折抵刑期1日。
二、拘役和有期徒刑不同点有哪些?
1、期限不同。拘役的刑期较有期徒刑短,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罪犯;而有期徒刑为6个月以上,15年以下,适用于罪行较重和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
2、法律后果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服刑期满后再犯罪的,不作累犯论处;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刑满释放或赦免后5年内,再犯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则构成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3、执行场所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由机关就近执行;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在监狱或其他场所执行。
4、待遇不同。被判处拘役的罪犯每月可以回家1~2天,参加劳动的,可酌量发给报酬;而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服刑期间不能回家。
三、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表现是什么?
故意伤害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而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事先对于自己的伤害行为能给被害人造成何种程度的伤害,不一定有明确的认识和追求。无论造成何种程度的结果都在其主观犯意之内,所以,一般可按实际伤害结果来确定是故意轻伤还是故意重伤。故意轻伤的犯罪还存在犯罪未遂问题。但对重伤意图非常明显,例如企图严重毁容,并已着手实施的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即使未造成任何实际伤害,也应按故意重伤罪(未遂)定罪量刑。
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混合罪过形式,即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这是区别故意伤害致死同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死同过失致人死亡的主要标志。
结语
根据法律规定,打人一耳光的刑事责任与伤害程度相关。若仅涉及轻微伤,只需进行民事纠纷赔偿;若涉及轻伤及以上,要承担刑事责任。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最高刑罚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拘役期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拘役与有期徒刑的不同在于期限、法律后果、执行场所和待遇。故意伤害罪的主观表现为明知行为会造成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结果,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在故意伤害致死情况下,行为人同时具有伤害故意和致人死亡的过失,这是与其他罪行的主要区别。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六章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第一节 扰乱公共秩序罪 第二百九十三条 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情节严重的;
(四)在公共场所起哄,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纠集他人多次实施前款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并处罚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