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证购房风险大,银行抽查可能发现假证,导致贷款合同解除。伪造证件可能受刑事处罚。假离婚不受法律保护,按揭贷款购房资格无效,婚姻关系无法恢复。
法律分析
1、假证购房有风险!
据业内人士介绍,拿假证件前往银行办理首套房屋贷款时,银行确实一般不会调查,但如果总行抽查,一被查实证件造假,即使贷款已经发放,银行仍有权要求解除双方借贷合同。届时购房人仍应向银行归还剩余贷款和已产生的利息。“有些比较严的银行也会查,这种假证一拿上去可能就会被发现。”
2、伪造证件有可能被刑事处罚。
刑法第二百八十条明确表示:伪造、变造、买卖或者盗窃、抢夺、毁灭国家机关的公文、证件、印章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伪造、变造居民身份证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3、假离婚变真离婚
假离婚不仅是对法律的不尊重、对婚姻的亵渎,其隐含的法律风险亦不可小觑。法律上并没有“假离婚”的概念,只要婚姻双方当事人依法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婚姻关系即宣告解除,所以假离婚所形成的法律后果与真离婚完全一致。假离婚是违反法律的欺诈行为,如确有证据证明是假离婚,因此而取得的按揭贷款购房资格不受法律保护。同时,婚姻关系必须基于双方自愿而进行结婚登记和离婚登记,如已经办理离婚登记,没有法定证据支持撤销登记,或者又一方不愿意复婚的,则婚姻关系不能恢复。
拓展延伸
假离婚证的法律后果及处理方式
办理假离婚证是一种违法行为,其法律后果严重。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一旦发现办理假离婚证,可能会面临以下处理方式:1.取消假离婚证的效力,恢复婚姻关系的合法性;2.处以罚款,罚款数额根据具体情况而定;3.可能会面临刑事处罚,如拘留或有期徒刑;4.法院可能要求重新办理离婚手续,以确保合法性。此外,办理假离婚证还可能导致其他不良后果,如财产纠纷、子女抚养权争议等。因此,办理假离婚证是非常不明智的行为,建议遵守法律,妥善解决婚姻问题,以免承受法律风险和不必要的困扰。
结语
购房时使用假证件存在风险!虽然银行一般不会调查,但若被总行抽查发现造假,即使贷款已发放,银行仍可解除双方借贷合同,要求归还剩余贷款和利息。伪造证件可能面临刑事处罚,根据刑法第280条,伪造、变造证件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假离婚不仅违法,也不受法律保护。一旦办理假离婚证,可能面临取消证件效力、罚款、刑事处罚等后果。办理假离婚证是不明智的行为,建议遵守法律,妥善解决婚姻问题,以免承受不必要的法律风险和困扰。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第三章 离婚登记 第十四条 离婚的男女双方自愿恢复夫妻关系的,应当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复婚登记。复婚登记适用本条例结婚登记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第二章 结婚登记 第九条 因胁迫结婚的,受胁迫的当事人依据婚姻法第十一条的规定向婚姻登记机关请求撤销其婚姻的,应当出具下列证明材料:
(一)本人的身份证、结婚证;
(二)能够证明受胁迫结婚的证明材料。
婚姻登记机关经审查认为受胁迫结婚的情况属实且不涉及子女抚养、财产及债务问题的,应当撤销该婚姻,宣告结婚证作废。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登记条例:第四章 婚姻登记档案和婚姻登记证 第十七条 结婚证、离婚证遗失或者损毁的,当事人可以持户口簿、身份证向原办理婚姻登记的机关或者一方当事人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婚姻登记机关申请补领。婚姻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的婚姻登记档案进行查证,确认属实的,应当为当事人补发结婚证、离婚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