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定意见在司法鉴定活动中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尤其在涉及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名的指控中至关重要。根据《刑事诉讼法》,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时,可以指派专门知识人员进行鉴定,鉴定人应提供鉴定意见并签名。故意提供虚假鉴定的鉴定人将承担法律责任。侦查机关应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如有需要可以进行补充鉴定或重新鉴定。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法律分析
鉴定意见是司法鉴定活动的产物,具体指诉讼过程中就案件专门性问题,由司法机关或当事人委托法定鉴定单位,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依照法定程序作出的鉴别、判断意见。
鉴定意见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刑诉法确立了鉴定意见作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法律地位。刑事诉讼中,对一些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名的指控,都将鉴定意见作为主要证据之一,尤其是故意伤害案,没有伤情鉴定很难认定犯罪嫌疑人构成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六条为了查明案情,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的时候,应当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
第一百四十七条鉴定人进行鉴定后,应当写出鉴定意见,并且签名。
鉴定人故意作虚假鉴定的,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第一百四十八条侦查机关应当将用作证据的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如果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提出申请,可以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第一百四十九条对犯罪嫌疑人作精神病鉴定的期间不计入办案期限。
拓展延伸
被害人伤情鉴定:法律依据与申请流程详解
被害人申请伤情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四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七条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这些法律规定,被害人可以通过向公安机关或检察院提出申请,提交相关证据和材料,以证明自己受到了身体伤害。伤情鉴定的申请流程通常包括填写申请表、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缴纳鉴定费用等步骤。申请人需要密切关注办理进度,并在必要时与相关部门进行沟通。被害人申请伤情鉴定的法律依据和申请流程的详细了解,有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与法治秩序。
结语
鉴定意见是司法鉴定活动的重要产物,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对案件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别、判断,具有证明案件事实的功能。在刑事诉讼中,特别是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罪名的指控,鉴定意见常被视为主要证据之一,尤其是伤情鉴定对于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构成犯罪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需要解决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时,应指派、聘请有专门知识的人进行鉴定,并将鉴定意见告知犯罪嫌疑人、被害人。被害人申请伤情鉴定的法律依据和流程也应得到适当关注,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与法治秩序。
法律依据
(一)死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五条 过失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