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欠工资可向劳动监察投诉,如不满意可申请劳动仲裁,要准备相关材料。办理流程包括听取陈述、受理范围、填写投诉书、审查证据、调查、结案等。《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相关。
法律分析
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包括辞职后扣押工资不予发放的情况,可去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监察填表投诉。
如果投诉得不到满意结果,可以进一步收集相关证据,去申请劳动仲裁,全面主张更多权利。
一、向劳动监察投诉需要以下材料
1、投诉人身份证;
2、劳动合同;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4、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5、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6、考勤记录;
7、其他证明劳动关系的材料;
二、办理流程:
1、听取举报、投诉人的陈述;
2、确定受理范围;
3、受理或告知受理部门、单位;
4、举报、投诉人填写《投诉书》或《举报书》;
5、审查其提供的与举报、投诉事项有关的证据材料;
6、留存证据材料的复印件;
7、与用人单位联系,进行案件的初步调查;
8、案情简单且被举报、投诉单位积极配合处理的案件,举报、投诉中心办理结案;
9、对其他符合立案条件的,移交相关处室处理。
10、告知举报、投诉人查处结果。
《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拓展延伸
工资拖欠引发的保险纠纷
当工资拖欠发生时,保险公司可能会面临与被保险人之间的纠纷。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可能会提出索赔请求,要求保险公司支付相关保险赔偿金。然而,保险公司可能会以工资拖欠为理由拒绝支付赔偿金。在这种情况下,被保险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他们可以寻求法律援助,向劳动仲裁机构投诉工资拖欠问题,并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工资拖欠的事实。如果法律途径无法解决纠纷,被保险人还可以考虑寻求媒体曝光,以增加舆论压力。总之,工资拖欠引发的保险纠纷需要被保险人采取相应的法律行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结语
劳动者遇到用人单位拖欠或克扣工资的情况,可通过劳动监察投诉解决。如投诉结果不满意,可进一步申请劳动仲裁,争取更多权益。投诉需要准备身份证、劳动合同、工资支付凭证等相关材料。办理流程包括听取陈述、受理、填写投诉书、审查证据、调查、结案等步骤。工资拖欠引发的保险纠纷可通过法律途径解决,包括法律援助、劳动仲裁和媒体曝光等。维护自身权益需采取相应法律行动。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一章 法 律 责 任 第九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和其他有关行政部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泄露用人单位和个人信息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给用人单位或者个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五章 特别规定 第二节 劳务派遣 第六十三条 【被派遣劳动者同工同酬】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应当按照同工同酬原则,对被派遣劳动者与本单位同类岗位的劳动者实行相同的劳动报酬分配办法。用工单位无同类岗位劳动者的,参照用工单位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岗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确定。
劳务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和与用工单位订立的劳务派遣协议,载明或者约定的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的劳动报酬应当符合前款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2012修正):第二章 劳动合同的订立 第二十条 【试用期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