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但不能以此为借口拒绝回答与案件有关的问题。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遵守义务,包括不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及时到案、不干扰证人作证、不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违反规定可能导致保证金没收、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监视居住或逮捕等后果。在讯问过程中,嫌疑人、被告人应如实回答问题,不能夸大缩小、隐瞒或无中生有。
法律分析
一、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吗
犯罪嫌疑人对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有拒绝回答的权利。
在讯问犯罪嫌疑人时,侦查人员应当教育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对于侦查人员提出的问题,犯罪嫌疑人应当如实回答,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既不能隐瞒,也不能无中生有,或者避重就轻。为了使侦查人员集中精力查明案情,维护犯罪嫌疑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利,本条又规定,侦查人员讯问与本案无关的问题,犯罪嫌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所谓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是指与犯罪嫌疑人、案件事实、情节、证据等没有任何牵连疑人有拒绝回答的权利。所谓与本案无关的问题,是指与犯罪嫌疑人、案件事实、情节、证据等没有任何牵连关系的问题。但犯罪嫌疑人不得以此为借口拒绝回答侦查人员的正常提问。
二、被取保候审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义务
(刑事诉讼法》第56条规定了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遵守的义务,有以下几项:
1、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正当理由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有正当理由需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应当经执行机关批准。如果取保候审是由人民、人民决定的,执行机关在批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前,应当征得决定机关同意。
2、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取保只是手段,候审才是目的,因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义务在接到传讯后及时到案。
3、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4、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执行机关在执行取保候审时,应当告知被取保候审人必须遵守上述规定,以及违反规定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重新犯罪应当承担的后果。
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违反规定的,已经交纳保证金的,没收保证金。区别情形,还可以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具结悔过、重新交纳保证金、提出保证人或者对其监视居住、予以逮捕。
司法人员在对刑事案件的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讯问的时候,可能会问一些与案件无关的问题,此时嫌疑人、被告人可以拒绝回答。但要是对方的提问是与案件有关联的话,则就无权拒绝回答。并且在回答的过程中,嫌疑人、被告人应该如实回答,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既不能隐瞒,也不能无中生有,或者避重就轻。
结语
在刑事诉讼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拒绝回答与本案无关问题的权利。同时,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也有一系列义务需要遵守,包括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未经批准、及时到案、不得干扰证人作证、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串供等。司法人员在讯问过程中,应提问与案件有关的问题,嫌疑人、被告人应如实回答,维护案件真实性与公正性。
法律依据
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第十章 特别程序 第一节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三百二十四条 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采取适合未成年人的方式,耐心细致地听取其供述或者辩解,认真审核、查证与案件有关的证据和线索,并针对其思想顾虑、恐惧心理、抵触情绪进行疏导和教育。
讯问女性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应当有女工作人员在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一百条 人民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如果发现机关的侦查活动有违法情况,应当通知机关予以纠正,机关应当将纠正情况通知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三章 提起公诉 第一百七十四条 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同意量刑建议和程序适用的,应当在辩护人或者值班律师在场的情况下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犯罪嫌疑人认罪认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
(一)犯罪嫌疑人是盲、聋、哑人,或者是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
(二)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法定代理人、辩护人对未成年人认罪认罚有异议的;
(三)其他不需要签署认罪认罚具结书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