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滥用职权是违法行为,严重财产损失构成刑事犯罪,不构成犯罪也要受到纪律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滥用职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将受到相应的刑事处罚或行政处分。
法律分析
滥用职权是属于违法的行为,如果滥用职权造成严重财产损失的,就会构成刑事犯罪,不构成犯罪的也要接受纪律处分。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三百九十七条【滥用职权罪;玩忽职守罪】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款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记过或者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
(一)以殴打、体罚、非法拘禁等方式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
(二)压制批评,打击报复,扣压、销毁举报信件,或者向被举报人透露举报情况的;
(三)违反规定向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摊派或者收取财物的;
(四)妨碍执行公务或者违反规定干预执行公务的;
(五)其他滥用职权,侵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行为。
拓展延伸
职务滥用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应对
职务滥用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应对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现代社会中,职务滥用行为可能导致严重的法律后果,损害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因此,对于这种行为进行深入分析,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法律分析是必不可少的。通过对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判例进行细致研究,可以明确职务滥用行为的法律定义、构成要件和刑事责任等方面的问题。同时,还需要对不同情形下的职务滥用行为进行分类和界定,以便在实践中能够准确适用法律。
其次,针对职务滥用行为的应对措施也是至关重要的。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加强对公职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同时,需要完善法律程序,确保对职务滥用行为的调查、审判和惩处能够依法进行,保证公正和公平。
总之,职务滥用行为的法律分析与应对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环节。只有通过深入分析,制定科学合理的应对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打击职务滥用行为,保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结语
滥用职权属于违法行为,若造成严重财产损失,构成刑事犯罪;即便不构成犯罪,也会受到纪律处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和《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相关规定,滥用职权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可能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更严重的刑罚。对于徇私舞弊的行为,可能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更严重的刑罚。行政机关公务员滥用职权的行为,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处分,包括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或开除。这些法律规定旨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稳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条
《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第二十五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