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第二十三条规定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外原因未成功。对于未遂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从轻或减轻处罚。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罪的刑罚范围,并提出了适用缓刑的条件。如果满足条件,未遂犯可以被判处缓刑。
法律分析
刑法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人身体处三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处三年上十年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处十年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依照规定暂缓量刑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下三条件:
1、所犯罪行属非恶性犯罪判处三年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具有下列情形之:
①过失犯罪;
②犯罪有自首、立功表现;
③从犯、协从犯犯罪情节轻微;
④未成年人或者精神障碍;
⑤赔偿被害者损失或者被害人请求免予处分;
⑥属初犯、偶犯因判刑失业家属无人抚养陷于失学受馁状态;
3、未受过刑罚处罚未因同种行受过劳动教养或者三次上治安处罚司法鉴定轻伤行人涉嫌故意伤害罪处三年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对方有明显过错则从轻或减轻处罚
如果满足上条件有能被判处缓刑。
拓展延伸
法律上对故意杀人未遂致人轻伤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适用缓刑制度?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杀人未遂致人轻伤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适用缓刑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一般情况下,故意杀人未遂属于严重犯罪行为,而轻伤则相对较轻,因此是否适用缓刑制度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如犯罪的动机、手段、后果等。法院在审判时会根据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社会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果被告人具备一定的悔罪表现,并且能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损失,法院有可能酌情考虑适用缓刑制度。但需要强调的是,缓刑并非一定会被判决,具体是否适用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结语
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故意杀人未遂致人轻伤的犯罪行为,是否可以适用缓刑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法院会综合考虑犯罪动机、手段、后果以及被告人的认罪态度、悔罪表现、社会关系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如果被告人积极悔罪并赔偿被害人损失,法院有可能酌情考虑适用缓刑制度。然而,缓刑并非一定会被判决,具体是否适用还需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三条 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四章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第二百三十二条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2020修正):第二编 分则 第二章 危害公共安全罪 第一百三十八条 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或者不及时报告,致使发生重大伤亡事故的,对直接责任人员,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