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方法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7 01:45:18
文档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方法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等。专利侵权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责令停止侵权、罚款等,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和消除影响。不属于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已售出产品的使用、制造准备、科研实验等。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专利侵权行为有明确规定,非侵权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和科学研究相关。法律分析;一、应该怎么认定专利侵权行为。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7、冒充专利的行为。
推荐度:
导读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等。专利侵权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责令停止侵权、罚款等,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和消除影响。不属于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已售出产品的使用、制造准备、科研实验等。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专利侵权行为有明确规定,非侵权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和科学研究相关。法律分析;一、应该怎么认定专利侵权行为。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7、冒充专利的行为。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等。专利侵权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责令停止侵权、罚款等,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和消除影响。不属于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已售出产品的使用、制造准备、科研实验等。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专利侵权行为有明确规定,非侵权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和科学研究相关。

法律分析

一、应该怎么认定专利侵权行为?

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

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

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

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

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

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

7、冒充专利的行为。

二、专利侵权的责任有哪些?

(一)行政责任

对专利侵权行为,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有权责令侵权行为人停止侵权行为、责令改正、罚款等,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还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

(二)民事责任

1、停止侵权。

2、赔偿损失。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专利权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确定;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或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可以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

3、消除影响。

在侵权行为人实施侵权行为给专利产品在市场上的商誉造成损害时,侵权行为人就应当采用适当的方式承担消除影响的法律责任,承认自己的侵权行为,以达到消除对专利产品造成的不良影响。

(三)刑事责任

假冒他人专利,情节严重的,应对直接责任人员追究刑事责任。

三、不属于专利权侵权的情形有哪些?

《专利法》第六十九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国家的法律制度中对专利侵权的行为有明确规定,像是为了社会公共利益的需求,为了科学研究而使用相关专利的这都不属于专利侵权行为。情节严重的专利权侵权行为,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结语

根据《专利法》的规定,对于专利侵权行为,包括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故意使用专利产品、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等行为,侵权行为人将承担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包括责令停止侵权、改正行为以及罚款等;民事责任则包括停止侵权、赔偿损失以及消除影响。此外,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也将承担刑事责任。然而,《专利法》也明确了一些不属于专利权侵权的情形,如经专利权人许可售出后的使用、销售行为,科学研究和实验使用专利的行为等。因此,在法律制度的保护下,我们应当严厉打击专利侵权行为,以维护创新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一条 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按照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或者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确定;权利人的损失或者侵权人获得的利益难以确定的,参照该专利许可使用费的倍数合理确定。对故意侵犯专利权,情节严重的,可以在按照上述方法确定数额的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确定赔偿数额。

权利人的损失、侵权人获得的利益和专利许可使用费均难以确定的,人民可以根据专利权的类型、侵权行为的性质和情节等因素,确定给予三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赔偿。

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人民为确定赔偿数额,在权利人已经尽力举证,而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主要由侵权人掌握的情况下,可以责令侵权人提供与侵权行为相关的账簿、资料;侵权人不提供或者提供虚假的账簿、资料的,人民可以参考权利人的主张和提供的证据判定赔偿数额。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七章 专利权的保护 第七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视为侵犯专利权:

(一)专利产品或者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由专利权人或者经其许可的单位、个人售出后,使用、许诺销售、销售、进口该产品的;

(二)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制造相同产品、使用相同方法或者已经作好制造、使用的必要准备,并且仅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的;

(三)临时通过中国领陆、领水、领空的外国运输工具,依照其所属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或者依照互惠原则,为运输工具自身需要而在其装置和设备中使用有关专利的;

(四)专为科学研究和实验而使用有关专利的;

(五)为提供行政审批所需要的信息,制造、使用、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以及专门为其制造、进口专利药品或者专利医疗器械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2020修正):第二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二十五条 对下列各项,不授予专利权:

(一)科学发现;

(二)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

(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四)动物和植物品种;

(五)原子核变换方法以及用原子核变换方法获得的物质;

(六)对平面印刷品的图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结合作出的主要起标识作用的设计。

对前款第(四)项所列产品的生产方法,可以依照本法规定授予专利权。

文档

专利侵权行为的判断方法

专利侵权行为包括制造、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假冒他人专利等。专利侵权的责任包括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可责令停止侵权、罚款等,民事责任包括赔偿损失、停止侵权和消除影响。不属于专利侵权的情形包括已售出产品的使用、制造准备、科研实验等。情节严重的侵权行为可追究刑事责任。国家法律对专利侵权行为有明确规定,非侵权行为与社会公共利益和科学研究相关。法律分析;一、应该怎么认定专利侵权行为。1、未经许可制造专利产品的行为。2、故意使用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产品的行为。3、销售、许诺销售未经许可的专利产品的行为。4、使用专利方法以及使用、销售、许诺销售依照专利方法直接获得的产品的行为。5、进口专利产品或进口依照专利方法直接得的产品的行为。6、假冒他人专利的行为。7、冒充专利的行为。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