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 正文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4-07-17 02:08:35
文档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一、规则和原则性质不一样。规则是“应该做”的规范,原则是“应该是”的规范。“应该做”就是说规则是直接针对人的行为的,直接告诉有关主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是说原则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而是直接针对规则,规定了规则应该是什么,规则应该符合原则。规则直接针对人的行为,人不能同时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因而两个冲突的规则不能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除非二者是一般和例外的关系。但是法律原则并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因而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二、规则和原则的确定性程度不一样。
推荐度:
导读一、规则和原则性质不一样。规则是“应该做”的规范,原则是“应该是”的规范。“应该做”就是说规则是直接针对人的行为的,直接告诉有关主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是说原则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而是直接针对规则,规定了规则应该是什么,规则应该符合原则。规则直接针对人的行为,人不能同时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因而两个冲突的规则不能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除非二者是一般和例外的关系。但是法律原则并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因而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二、规则和原则的确定性程度不一样。


一、规则和原则性质不一样。

规则是“应该做”的规范,原则是“应该是”的规范。“应该做”就是说规则是直接针对人的行为的,直接告诉有关主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是说原则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而是直接针对规则,规定了规则应该是什么,规则应该符合原则。规则直接针对人的行为,人不能同时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因而两个冲突的规则不能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除非二者是一般和例外的关系。但是法律原则并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因而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

二、规则和原则的确定性程度不一样。

相对于原则而言,规则是明确具体的。一个规则越明确越具体,适用者的自由裁量权就越弱,所以规则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限制和削弱自由裁量,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明确的指示。原则只是为人的行为大致设定了不能逾越的边界,因而法律原则是笼统模糊的,在法律原则之下,法官有很大的自由裁量权。

三、规则和原则关注的对象不一样。

由于规则是针对某个范围内的所有人而制定的,因而一条规则仅仅关注的是某类行为的共性,它无法照顾到个案的个别性和特殊性。原则赋予了适用者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实质上就是赋予了适用者根据个案的特殊情况便宜行事的权力,因而原则既可以针对某类案件的共性,也可以照顾到个案的特殊性和个别性。

四、规则和原则覆盖面不同。

一个概念内涵越确定,其外延越小。规则比原则确定,因而规则的覆盖面要小于原则。一个规则只针对一类行为,但是一个部门法的原则针对该部门法所调整的所有行为。

五、规则和原则的适用方式不一样。

在具体案件的裁判过程中,法官先查明和确定案件事实,然后在找到适合该案的法律规则,把法律规则规定的法律后果适用于该案,得出判决结论。在众多同类性质的规则中选定了一个规则后,其它同类性质的规则就不能适用于该案。比如,王某使用十万假币在某商店购买10箱洋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该行为既构成了使用假币罪,又构成了诈骗罪,法官只能选择其中一个规则来定罪量刑,而不能同时定两个罪名。也就是说,一个规则对一个行为而言,只有两种情况,要么百分之百的适用,要么完全不适用,不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同类性质的规则共同适用于一个行为的情况,在上述那个案件中要么是诈骗罪,要么不是诈骗罪,不能说这个行为40%是诈骗罪,60%是使用假币罪。

规则的这种适用方式被称为“全有或全无”。而原则则不同,规则是根据原则制定的,一个规则背后,有多个原则。比如一个刑法的罪名规则至少同时体现三个原则: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刑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以适用一个刑法的罪名规则,就是在同时适用三个原则,也就是说不同的原则可以同时适用于同一个案件中。当多个原则同时适用于同一案件时,其强度可能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刑事案件可能更关注罪刑法定一些,但是更关注罪刑法定并不意味着不受罪刑相适应原则和平等原则的约束。
法律依据
《民法典》确立的基本原则如下:

一、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有两层含义,一层含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宪法原则在民法中的体现,一层含义是平等保护所有民事主体的合法民事权益。

二、自愿原则。

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自愿原则,按照自己的意思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意思自治是现代民法的“三大基石”之一。

三、公平原则。

所谓公平就是以利益的均衡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以调整民事主体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通过利益均衡配置民事主体的权利义务,公平正义是对民事司法活动的基本要求。

四、诚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市场活动的基本准则,是保障交易秩序的重要法律原则,它和公平原则一样,既是法律原则,又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它要求全部民事主体诚实不欺,讲究信用,以善意的方式行使权利。

五、绿色原则。

这是《民法典》确定的一项法律原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创举,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这项原则既传承了天地人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传统文化理念,又体现了新的发展思想,有利于缓解我国不断增长的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

六、公序良俗原则。

公序良俗是由“公共秩序”和“善良风俗”两个慨念构成的,要求民事主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遵循社会主体成员所普遍认可的道德准则。这项原则还有一种含义,凡违反公序良俗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无效的。

文档

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区别

一、规则和原则性质不一样。规则是“应该做”的规范,原则是“应该是”的规范。“应该做”就是说规则是直接针对人的行为的,直接告诉有关主体应该做什么。“应该是”是说原则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而是直接针对规则,规定了规则应该是什么,规则应该符合原则。规则直接针对人的行为,人不能同时做出两个截然相反的行为,因而两个冲突的规则不能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除非二者是一般和例外的关系。但是法律原则并不直接针对人的行为,因而相互冲突的法律原则可以存在于一个规范性法律文件之中。二、规则和原则的确定性程度不一样。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