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构成要件包括特殊主体、故意行为、侵犯行政执法机关活动及严重后果。根据《刑法》第402条,情节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区别在于主体为行政执法人员和司法工作人员,侵犯的直接客体分别为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徇私枉法罪可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严重者可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法律分析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由哪些构成
1、主体要件:主体为特殊主体,即是行政执法人员;
2、主观要件:在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3、客体要件: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
4、客观要件: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何严重的行为。
5、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徇私舞弊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1、两罪都是特殊主体,都表现为徇私枉法,都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但两罪之间的区别是明显的:主体不同。本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后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客观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行政执法的职权,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交的行为;后罪则表现为利用司法职权,违背事实和法律,作刑事枉法追诉或者枉法裁判的行为。本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活动;后罪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司法机关的正常活动。
2、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事审判活动中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结语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构成要件明确。行政执法人员作为特殊主体,在主观上必须是出于故意。其侵犯的客体是行政执法机关的正常执法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四百零二条,情节严重者将受到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造成严重后果者则将受到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与徇私枉法罪相比,徇私舞弊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客观行为和侵犯的直接客体也不同。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的后果更为严重,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处罚,情节特别严重者将受到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处罚。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2019修订):第七章 检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六条 检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检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官法(2021公布):第八章 监察官的职业保障 第五十七条 监察官的职业尊严和人身安全受法律保护。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监察官及其近亲属打击报复。
对监察官及其近亲属实施报复陷害、侮辱诽谤、暴力侵害、威胁恐吓、滋事骚扰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应当依法从严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