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疗卫生管理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常务委员会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二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等。(2)医疗卫生管理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三章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管理条例》、《麻醉药品管理办法》、《医疗用毒性药品管理办法》、《精神药品管理办法》、《放射药品管理办法》、《血液制品管理条例》等。(3)医疗卫生管理部门规章,是指卫生部等国务院部、委和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制定的涉及医疗卫生管理,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第四章第二节规定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外国医师来华短期行医暂行管理办法》、《大型医用设备配置与应用管理暂行办法》、《进口药品管理办法》、《生物制品管理规定》、《医药卫生档案管理暂行办法》等。(4)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常规,是指根据医学科学原理和长期医学实践制定的,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从事疾病诊断、治疗、护理活动时,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和技术标准。
一、省级规培医院有补助吗
(一)中央财政按3万元/生/年补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用于对单位委派和面向社会招收的培训对象补助及培训基地教学实践活动。我省《关于进一步保障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待遇的通知》(川卫发〔2017〕104号)中规定:培训基地必须将中央财政补助中的80%(按目前补助标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为每人每年2.4万元,助理全科医生培训对象为每人每年1.6万元)发放给所有培训对象。中央财政补助中的20%用于培训基地教学实践活动。因此中央财政经费并非全额补助给培训对象。
(二)根据国家卫生培训管理办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时间为3年,培训对象培训期间允许休产假,但参加结业考核前应补齐培训时间和培训内容。
(三)3月,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关于聚焦一线贯彻落实保护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措施的通知》(国发明电〔2020〕10号),对一线医务人员身份进行了明确规定,是指疫情防控期间按照政府统一部署、卫生健康部门调派或医疗卫生机构要求,直接参与新冠肺炎防疫和救治一线工作,且与确诊或疑似病例直接接触的接诊、筛查、检查、检测、转运、治疗、护理、流行病学调查、医学观察,以及直接进行病例标本采集、病原检测、病理检查、病理解剖的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一线医务人员以实际参加现场调查处置、患者救治等工作情况为准,不受编制、身份等限制。我省严格按照国发明电〔2020〕10号文件规定,确定临时性工作补助的发放对象和执行标准,经卫生健康、人社、财政等部门逐级汇总审核后报送国家相关部门。
【本文关联的相关法律依据】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三十一条专家鉴定组应当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差异,作出鉴定结论,并制作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鉴定结论以专家鉴定组成员的过半数通过。鉴定过程应当如实记载。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应当包括下列主要内容:(一)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及要求;(二)当事人提交的材料和负责组织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工作的医学会的调查材料;(三)对鉴定过程的说明;(四)医疗行为是否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五)医疗过失行为与人身损害后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六)医疗过失行为在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的责任程度;(七)医疗事故等级;(八)对医疗事故患者的医疗护理医学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