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错责任推定的8种情形及其法律依据,《民法典》规定了过错推定责任的条件和适用范围,对教育机构、医疗机构、高度危险作业所有人、动物园、建筑物、构筑物、堆放物和窨井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进行了说明。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区别在于前者以主观过错为基本条件,后者在无法证明无过错的情况下推定有过错。对于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造成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损害的情况,只有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才不承担责任。
法律分析
一、过错责任推定8种情形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侵害时,教育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医疗机构的过错推定责任;高度危险作业所有人、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动物园的过错推定责任;建筑物、构筑物脱落、坠落致人损害的过错推定责任;堆放物侵权;窨井管理人的过错推定责任。林木折断。
2、法律依据:《民法典》
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依照法律规定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其不能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1)违反法律、行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2)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3)遗失、伪造、篡改或者违法销毁病历资料。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饲养的动物造成他人损害的,动物饲养人或者管理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损害是因被侵权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的,可以不承担或者减轻责任。
二、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区别是什么
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的区别:过错责任原则是以行为人主观上的过错为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的认定责任的准则。过错推定适用是指在行为人不能证明他们没有过错的情况下,推定行为人有过错,应承担赔偿损害责任。凡在适用推定过错责任的场合,行为人要不承担责任必须就自己无过错负举证责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人身损害的,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但是,能够证明尽到教育、管理职责的,不承担侵权责任。
结语
根据《民法典》规定,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受侵害等8种情形,可以推定相关机构或个人存在过错责任。同时,过错责任和过错推定责任有所区别,前者以主观过错为基本条件,后者则在无法证明无过错的情况下推定存在过错责任。在教育、医疗和动物饲养等领域,相关机构或个人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除非能够证明尽到了教育、管理职责。
法律依据
(三)遇有突发事件时,在预防预警、救死扶伤等工作中表现突出;
最高人民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修正):第 护理费根据护理人员的收入状况和护理人数、护理期限确定。
护理人员有收入的,参照误工费的规定计算;护理人员没有收入或者雇佣护工的,参照当地护工从事同等级别护理的劳务报酬标准计算。护理人员原则上为一人,但医疗机构或者鉴定机构有明确意见的,可以参照确定护理人员人数。
护理期限应计算至受害人恢复生活自理能力时止。受害人因残疾不能恢复生活自理能力的,可以根据其年龄、健康状况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护理期限,但最长不超过二十年。
受害人定残后的护理,应当根据其护理依赖程度并结合配制残疾辅助器具的情况确定护理级别。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2012修正):第四章 赔偿方式和计算标准 第三十四条 侵犯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金按照下列规定计算:
(一)造成身体伤害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以及赔偿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减少的收入每日的赔偿金按照国家上年度职工日平均工资计算,最高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五倍;
(二)造成部分或者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应当支付医疗费、护理费、残疾生活辅助具费、康复费等因残疾而增加的必要支出和继续治疗所必需的费用,以及残疾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根据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按照国家规定的伤残等级确定,最高不超过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造成全部丧失劳动能力的,对其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三)造成死亡的,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丧葬费,总额为国家上年度职工年平均工资的二十倍。对死者生前扶养的无劳动能力的人,还应当支付生活费。
前款第二项、第三项规定的生活费的发放标准,参照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执行。被扶养的人是未成年人的,生活费给付至十八周岁止;其他无劳动能力的人,生活费给付至死亡时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