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亡日报的造句是:在此期间,黄新波出版《抗战画报》,参与主编《救亡日报》的《漫木旬刊》、“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的会刊《木艺》等进步刊物。
救亡日报的拼音是:jiù wáng。词语解释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于上海。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1938年迁广州,1939年迁桂林,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1945年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旋即被迫停刊。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于上海。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1938年迁广州,1939年迁桂林,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1945年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旋即被迫停刊。网友释义是:《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和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2月28日被勒令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2天后再度被封闭。
救亡日报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救亡日报详细内容】
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于上海。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1938年迁广州,1939年迁桂林,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1945年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旋即被迫停刊。⒈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机关报。1937年8月创刊于上海。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1938年迁广州,1939年迁桂林,1941年皖南事变后停刊。1945年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旋即被迫停刊。
二、网友释义
《救亡日报》,抗日战争时期报纸。1937年8月24日在上海创刊,上海市文化界救亡协会主办。创办时,经和党协商,由双方派出人员并共同提供经费。郭沫若任社长,夏衍任总编辑。内容侧重文艺,以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介绍前线战况。同年11月22日停刊。1938年1月1日在广州复刊,10月21日广州沦陷后停刊。1939年1月10日在桂林复刊,1941年2月28日被勒令停刊。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0月10日改名为《建国日报》在上海复刊,12天后再度被封闭。
三、关于救亡日报的成语
救苦救难 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救人须救彻 救急不救穷 杀人须见血,救人须救彻 报喜不报忧
四、关于救亡日报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