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重肉的基础解释是:见/'食不兼肉/',吃饭不用两道肉食。谓饮食节俭。
食不重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食不重肉详细内容】
⒈ 见“食不兼肉”。
二、网友释义
食不重肉,成语,意为吃饭不用两道肉食,指饮食节俭,出自《史记·管晏列传》。
三、辞典修订版
饮食不用两种肉味。形容生活俭朴。《史记.卷一一二.平津侯传》:「弘为人恢奇多闻,常称以为人主病不广大,人臣病不俭节。弘为布被,食不重肉。」《汉书.卷五八.公孙弘传》:「晏婴相景公,食不重肉,妾不衣丝,齐国亦治。」也作「食不异肉」。
四、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管晏列传》:“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
五、关于食不重肉的近义词
六、关于食不重肉的造句
1、汉文帝自奉俭约,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却轻徭薄赋,这是真俭约。
2、春秋时齐国名相晏婴,其睿智善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廉政行为,亦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查字典https://www。chazidian。com/zj-74616/造句网
3、春秋时齐国名相晏婴,其睿智善谏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而其“食不重肉、妾不衣帛”的廉政行为,亦对当时的齐国产生了重大影响。(https://www.chazidian.com/zj-74616/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