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脾、肺、肾,是我们常说的五脏,五脏的保养在中医上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调理好五脏,身体才会健康起来。而,每个脏器的调养重点也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中医五脏养生的相关知识吧。
目录
1、中医五脏调理养生法 2、中医五脏养生之心
3、中医五脏养生之肝 4、中医五脏养生之脾
5、中医五脏养生之肺 6、中医五脏养生之肾
7、五色对五脏的滋养 8、五脏调养对应的穴位
9、调养五脏的养生茶
中医五脏调理养生法
中医是非常神奇的,往往都能够一眼就看出我们的身体情况,包括潜藏的一些健康问题以及我们改如何做出相应的调节。
其实,中医观察身体的原因无他,我们的脸色自然会流露出我们的身体状态,特别是观察你的五官,就能看出你的五脏六腑是否健康、是否遭遇问题。中医认为,外表是内在的体现。无论你采用何种方法进行养生保健,都可从你的容颜、声音、视力、头发等方面体现效果。当健康受到侵扰时,这些体表特征也最容易出现状况。
好容颜从“心”而来
心在五脏六腑中居首位,所以,传统医学理论认为“心主血脉,其华在面”,也就是说,心的精神表现在颜面。心功能正常与否,常可从面部的色泽反映出来。如果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就红润光泽,而心气不足,供血不足,就会使容颜苍白无华。
提示:一天之中最好的养心时间是中午的11点-13点之间,如果有需要耗神思考的工作,我们可以利用中午来完成;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是心脏最弱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休息了。
Tips:一年中最佳养心季节是夏季,即立夏到小暑。此时心脏最为脆弱,暑热逼人容易烦躁伤心,不妨多吃些莲子心、味道比较苦,但能清心火,乌梅也有解热除烦之效。
明眸依赖肝血滋养
肝脏有藏血之功能。肝在体表的代表器官是眼睛,人的视力主要依赖于肝血的滋养。当肝血充足时,视物清楚,眼睛明亮,如果肝血不足,不但视物不清,还会有两目干涩、疼痛感,即使睡眠也难以缓解。
提示:一天中肝脏最强的时间是凌晨1点-3点,我们最该做的就是睡眠,给肝脏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肝脏最弱的时间是下午13点-17点,所以最好把让眼睛辛苦的工作安排在上午。到了下午,每工作一小时,要让眼睛休息5分钟。
Tips:一年中最佳的养肝季节是春天,即立春到立夏。春天养肝可天天坚持做“嘘”字功,方法是,两脚自然分开站立,采用腹式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吸气时两唇轻合,舌抵上颚,呼气时收腹、提肛,同时发出“嘘”音。这个方法适宜早晚各做一次。
美唇由“脾”气健运
脾被称之为“后天之本”。脾在体表的代表器官是口唇。从口唇的色泽、形态可以反映出脾功能如何。如果脾气健运,则口唇红润有光泽;如果脾气亏虚,营养不良,则口唇淡白不泽,甚至痿黄。
提示:一天中脾脏最强的时间是上午9点-11点,脾脏虚弱的人可以把吃饭时间提到11点,因为此时脾气最旺,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最得力;脾气最弱的时间是晚间19点 ̄23点。不妨晚饭一小时后吃个水果,有助于健脾。
Tips:一年中最佳的养脾季节是长夏,即小暑至立秋。长夏最大的特点是湿气太重,而脾脏喜欢干燥,最怕湿邪侵犯。养脾可以吃些绿豆、荷叶粥、芦根、竹叶、西瓜等,均可除湿健脾。
嗓音是靠“润”出来
肺在体内的位置最高,鼻和喉都是肺的门户,鼻的嗅觉和喉的发音都是肺气的作用。肺气润足,鼻子嗅觉灵敏,发出的声音就有底气和共鸣。反之,不仅鼻子会出现堵塞、流涕、喷嚏,喉部发出的声音也暗哑不亮。
提示:肺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早上7点-9点,在肺最有力时进行有氧运动,能强健肺功能;肺最弱的时间是21点-23点,晚饭后口中含片梨,至睡前刷牙时吐掉,有滋润肺部之效。
Tips:一年中最佳养肺季节是秋天,即立秋到立冬。肺脏在干燥的秋天最味脆弱,人体皮肤黏膜的水分大量蒸发,会出现鼻燥、唇干、咽痛等现象,所以秋季补水非常重要,每天2000毫升补水,能使肺脏得到滋润。
肾气足才能“华”发
中医称肾为“先天之本”,肾功能强盛才能使人体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强盛。而“发为血之余”,头发是血液化生而成,肾精充足则血旺,血旺才能使毛发得到充分滋养。
提示:肾脏在一天中最强的时间是5点-7点,所以晨间进行夫妻生活有益身心;肾脏最弱时间是晚23点 ̄凌晨1点,故晚上宜早睡,避免兴奋活动。
Tips:一年中最佳养肾季节是冬天,即立冬到立春。肾脏在冬天最为脆弱,肾气在万物凋谢之际最易耗损。所以冬天应该补充阳气,以养护肾气。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就是“早睡晚起”。早睡可以养人体阳气,在自然界阳气上升之后起床,可以躲避阴气,补充阳气,用充沛的肾气,抵挡各种疾患。
中医五脏养生之心
心为阳中之阳,是君主,现代人久坐懒动,会损伤心脏的阳气。身体比较胖的人其实就是阳气不足,你看他坐的时间长了突然站起来的时候是不是会心动过快,他爬楼梯也会心慌气短。如果你有心悸、心慌、密集恐惧症,那么你的心脏肯定已经不健康了。
心正常与否的表象
(一)、心气足,心静神安
心气足者两眼炯炯有神,信心十足,给人以美感;
心气虚者,心悸,两目无光,兴致索然,重则厌世。
(二)、心气足,面有光华
心,“其华在面”。心气足者脸色白里透红,皮肤光滑柔软、细嫩;
心气虚者面色苍白无光,毛孔见粗,因气锁不住毛孔而汗水自出;重者大汗亡阳。
(三)、心气足,声圆音亮
心气足的人声音洪亮,乐于言表,喜形于色;心气虚者声音低沉,长吁短叹,少言寡语,抑郁不欢。
调心要领
心机失衡者,原因各异:劳累过度,心情抑郁,暗耗心阴;受刺激,郁郁不欢;步入中老年,气渐虚;大病初愈,气已伤等。
心失衡有阴阳之分。心阳不足,心寒乏力;心阴不足,久热伤气。
(一)、心阳虚、心阴虚的辨别
1、“舌为心之苗”,舌嫩胖而苔白者为阳虚;舌瘦而苔燥红者为阴虚。
2、舌尖有溃疡者,舌白为阳虚,舌红为阴虚。
3、 长吁短叹,自汗者为阳虚;面红燥热,盗汗者为阴虚。
4、心区憋闷,透不过气,心里怯懦者为阳虚;心区燥热、烦闷、易发火者为阴虚。
(二)、心的调养
针对人体心阳虚的北方秋冬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南方春夏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心主神明,心脏不好的人就容易失眠多梦,容易惊醒。心主血脉,你看失血过多的人都是脸色苍白的,贫血的人也是面色无华。心脏调理好了,这些症状自然也就消失了。
中医五脏养生之肝
“肝开窍于目”经常看电脑,玩手机的人需要养肝,肝主筋,经常腿抽筋和肝血不足脱不了干系,肝对我们到底有那么重要,养肝离我们还有多远?
肝主藏血,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故有“肝主血海”之说。人卧则血归肝,肝开窍于目。肝主筋,其华在爪;主疏泄,助脾胃消食运化。肝气升发,气机舒畅;肝气郁结则躁动不安肝主谋虑,肝郁多躁,谋虑不周。肝与胆相表里。
肝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肝养日,心明眼亮
肝的精气充足,眼睛明亮,黑白清晰,炯炯有神,七、八十岁目不眩花。如果肝火上延,可见双目肿赤;
肝虚,则双目干涩、视物不清,重则患青光眼、白内障、视网膜脱落等症。
2、肝养筋
肝养筋,指甲荣华,肝的精气充足,方能养筋。筋壮,肢体灵活自如,指甲丰满、光洁、透明,呈粉色;
肝虚,筋气不舒,活动迟钝,指甲脆弱,凹陷,不透明,缺少血色。故中医理论讲 “肝主筋,其华在爪。”
3、肝气条连,心平气和
肝气条达顺畅,人的精力旺盛,心平气和,与人交往亲和友善。
肝瘀气滞,易生怒火,目光凶灼,脸呈绛色,体内臭气鼓胀,不愿听人讲话。
4、肝阴足,血气旺
肝阴,包括血液和全身筋与肌肉运动时所需要的润滑液。
肝阴足,身体轻松,内心自信,不温不火;
肝阴虚,头晕眼花,迎风流泪,腰膝酸软,筋张弛不利,失眠多梦,惊恐不安,烦躁、委屈爱哭,女性过早闭经或经血不止。
调肝要领
肝的不适之症分阳亢、肝气不足和阴虚等情况,无论哪一种都会影响形象美。
例如:肝阳亢时满腹“臭气”排不出,眼晴会流露出烦躁或凶灼的目光,有什么美感?又如:肝气不足或肝阴虚,两目无光,面无血色,也无从谈美。
肝失衡的辨别
调肝要区别阳亢、肝气不足和阴虚,其不同的特点如下。
1、肝阳亢者性情急躁尚有气力,肝气不足和肝阴虚者疲惫不堪。
2、肝阳亢者眼红、干涩、眼角膜有斑(白翳)、眼袋鼓胀、下垂或眼球外突、肝阴虚、肝气不足者眼窝内凹、干涩、视物模糊、迎风流泪、眼花、色盲、视网膜脱落、黄斑性病变、白内障,重则患视神经炎。
3、肝阳亢者饭后两肋下胀满或右肋常胀痛;肝气不足、阴虚者右肋常隐隐作痛。
4、肝阳亢者双脚躁动不安;肝气不足、肝阴虚者两膝酸软。
5、肝阳亢者遇事急躁,处事不周;月干气不足者办事,心有余而力不足;肝阴虚者焦虑不安。肝阳亢与肝阴虚可转换,物极必反。阳亢至极,耗尽肝阴,可转为肝阴虚;肝阴虚至极,阴不制阳,可导致肝阳亢,故有肝阴虚和肝阳亢皆备者。肝气不足和肝阴虚的区别在于前者自己感觉偏凉,后者自己感觉偏热。
肝的生活调养
1、肝阳亢的调养
针对肝躁动的东方春天气候,营造一个相应西方秋天收敛的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2、肝气不足的调养
肝气不足,不足以气化营养为血,人会目倦神疲,腰膝酸软。针对肝冬天藏而不动的气候,营造一个春天生机勃勃的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3、肝阴虚的调养
肝阴虚,是肝的物质基础匮乏所致。针对肝西方收敛内热的秋天气候,营造一个东南方春夏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食疗法:茶粥汁缓解肝气不顺
肝气不顺时会引起食积,尤其是老人及小孩肠胃较弱者,伴有腹胀、恶心,大便秘结,嗳气酸腐等症状。
1、和胃消积茶
食材:山楂10克,麦芽15克,莱菔子15克,绿茶3克。
做法:上三味,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5分钟,加入绿茶,加盖焖5分钟,即成,随时饮用。
功能:消食化积,适用于食积、消化不良症。
2、白萝卜汁
做法:白萝卜500克,切成细丝放入榨汁机中榨汁,炖热后内服。
功能:用于食肉过多而致的食积。
3、大米茶粥
做法:1、大米100克,茶叶6克。将大米淘净,放入锅内,加适量水;
2、再将茶叶用沸水冲泡6分钟,取茶叶汁倒入锅内,与大米共煮成粥即可食用。
功能:有健脾益气、消积化滞的作用。
对于女人来说,最重要的是养肝,肝血不足就像花儿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常喝酒应酬的人就更要注意养肝了。凡事都想开点,不要钻牛角,肝气容易犯胃,导致消化不良。
中医五脏养生之脾
说起来脾很容易受伤的,嘴唇一周颜色发深,黑眼圈,食欲不振,水肿……这些可能都是脾搞得鬼,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我们吃进去的东西都要通过脾才能消化吸收输布全身,维持生命。所以,人后天的身体状况、健康与否,与脾有重要关系。
脾正常的表象
1、脾气足,肌肉丰活
“脾主肌肉。”
脾气足,肌肉丰润、鲜活,面部生动而富有活力。这是因为脾气足,人体肌肉中的气血通畅,故肌肉皮肤色白、丰润而富有弹性。
“气色”二字,讲的是内有气外才有色。脾气虚者,面部肌肉呆板,全身肌肉酸懒乏力,甚者萎缩。
2、脾气足,脸不臃肿
面部白里透红的胖,是正常的胖,可谓“富贵之美”,这是相当一部分男性所持的审美标准。
除此之外的胖,多数为肿胖。
“脾主运化水湿,输布体内水分。脾虚失职,则导致水肿。”
肾虚引起的水肿在腿脚,脾虚引起的水肿在脸部及全身。
脾气足,可使人面部去水肿而轮廓清晰,肤色白里透红,全身的赘肉逐渐消失。这就是“应该把人补瘦,而不应该把人泻瘦、饿瘦”的道理。
3、脾气足,精神爽
脾气足者气血贯通肌肉,精神爽快;脾气虚者精神抑郁,许多精神病患者或心理有疾的人都与脾虚有关。
4、脾气足,嘴唇红润
许多现代女性靠涂抹口红,遮盖暗淡粗糙的嘴唇,却不懂得只要调好了脾,就可以使嘴唇自然红润。
“脾开窍于口,其荣在唇;脾气通于口,脾气足能知五谷。”
脾气足者呼出的气无异味,吃五谷杂粮可品出其中的香味。
脾气弱者唇白而粗糙,若寒凝脾中则唇紫或黑,呼出的气息异味浓重,饮食无味。
5、脾气足,皮下无瘀斑
“脾统血,使血液在脉管内运行顺畅不致外溢。”
脾气虚,无力统血时,血溢出脉管外,称为“血不循经”,即血衄。
有人会皮下出血形成瘀斑(紫癜)、鼻孔出血、甚至出现“血汗”(流出的汗为红色),有的女性会经血不止。
脾虚的原因
引起脾虚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吃,二是思。
过多吃冰冷食物、水果,暴饮暴食,都能伤脾;思虑过多,也可能伤脾。高考前不少孩子泻肚,就是由于用脑过度,脾虚所致。
脾胃失衡的辨别
脾和胃的功能正常与否,其症状如下。
1、脾气虚时唇偏白,重则无血色;胃火上行,唇干,重则有裂纹。
2、脾气虚得太久,上牙龈萎缩;胃气虚弱久,下牙龈萎缩。
3、脾气虚弱便溏稀,重则泻肚;胃火上行,大便干硬。
4、脾气虚时四肢不温;胃火旺时人躁且热。
5、胃阳不足,胃脘凉而胀痛,呕吐清涎。
很多女性嘴唇发干,容易起皮,不管用多少次唇膏都解决不了,这个唇膏的价格、质量没有关系,根本在于你的脾不好,可以多揉揉后溪、三阴交这两个穴位。
中医五脏养生之肺
肺主皮毛,肺不好的人皮肤就会干燥,平时说话声音低小也是肺气不足的表现,老师这个职业因为每天要说很多的话,所以特别容易耗气伤津,更应该多补肺润肺。
肺主诸气,司呼吸,吸入清气与脾运化的水谷精微结合,化为元气,维持生命。肺朝百脉,气推动血运行,有赖于肺。肺参与人体水液代谢,通调水道。肺开窍于鼻,主皮毛,凡皮肤、鼻、咽喉诸症,皆与肺有关。肺和心同为上焦,相互依存。肺主气,心主血,气离血死,血离气枯。肺与大肠相表里。
肺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肺气足,精力旺盛
肺气足,人的血液中含氧充足,必然精力旺盛。
老年人生病时往往气短,因肺气弱而身体缺氧,必然导致精疲力竭。
2、肺气足,皮肤光滑
“肺主皮毛。”
肺气足,皮肤层气血充足,营养物质丰富,皮肤柔嫩、光滑,毛孔细;
肺气虚,皮肤抵抗力弱,皮肤容易出现皮下红疹、皮癣,面有红斑、粉刺,面部毛孔粗,皮肤过敏。
3、肺气足,鼻子精巧
“肺开窍于鼻。”肺气足,鼻子光亮、精巧;
肺气虚,鼻子毛孔渐粗,或鼻翼变红,重则为“酒糟鼻”。
4、肺气足,人不虚胖
“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
肺调节人体的水分,需要脾、肾相互配合,缺一不可,任何一个环节出了毛病,都会引起体内水液代谢不利,形成虚胖,重则浮肿。
5、肺气足,不易感冒
“肺主卫气。”
肺气足,可形成保卫身体之气,预防病邪从气管和皮肤侵入,使人不轻易感冒。
6、肺气足,嗅觉灵敏
肺气足,鼻内不生炎症,嗅觉灵敏;肺气虚,易患鼻炎,容易过敏,有时不辨香臭。
7、肺气足,人不忧愁
“肺主忧。”肺气足,人常欢喜;肺气虚,人多忧愁。
养肺要领
肺有阴虚、阳虚之分,不同症状如下。
1、肺阳虚
肺阳虚时咳喘无力,流清鼻涕,痰多清稀,甚则喘促或呼吸困难,疲倦,懒语,声低,怕冷,自汗,脸色青白,舌胖淡嫩。
针对肺过寒的北方冬天气候,
建立一个相应的南方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2、肺阴虚
肺阴,是肺循环系统的物质基础部分。
肺阴虚相当于肺的物质基础薄弱,肺自身的阴液不足,细胞在运动中摩擦力过大,出现燥热。
肺阴虚时干咳少痰,潮热盗汗,两颧潮红,手足心热,咽燥音哑,舌红干燥,苔少。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阴虚可引起肠燥,导致便秘。
针对肺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相对应的北方冬天气候。
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总之,女孩子想要皮肤好,白皙水润,就要润肺,白色入肺,可以多吃一些白色的食物如银耳、百合、杏仁等。肺气不足的人可以多按按内关穴。
中医五脏养生之肾
肾正常与否的表象
1、肾气足,人过中年不虚胖
“肾者水脏,主津液。”肾气足,可调节体内水分循环使用并将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体外。肾气衰时,体内该排掉的水分不能及时排出,造成腰以下部位虚胖,甚至浮肿。若脸也肿胖,表明已相当严重。补充肾气,人的腰围即可减小,但体重可能不减。这是因为“肾主骨”,人的肾气足了,骨质密度随之增加,体重也会增加。
2、肾气足,毛发荣光
“肾主毛发。”肾气足,头发浓密而荣光;肾气不足,头发脱落,发质枯干。所以,治理脱发的根本是调养肾。肾气足者,过百岁仍然鹤发童颜。
3、肾气足,颈直挺、齿坚固
肾主骨,牙是骨之余。肾气足,颈椎自然直挺,人体轻松挺拔;肾气虚,颈椎无力挺直,重则骨质增生。肾气足,牙齿坚固,白而亮,年过80岁也可完好;肾气虚,牙齿松动,甚者40岁左右即脱落。
所以,当人到中年出现骨质增生或出现牙齿松动时,不要急于做手术,应从调肾入手,这样既能从根本上解决病患,又可保住牙齿。
4、肾气足,人不气喘,脸不长色斑
“肾纳肺气,为气根;肺主皮毛。”肾气足,可接纳肺气,人不会气喘,肺朝百脉可养皮肤;肾气虚,使肺的肃降功能受阻,严重时会气喘,面部易生斑等。肾阳虚者在秋冬季节手脚寒凉,严重者夏季也凉。有此症状者,每年春节过后,脸上即长色斑,也叫“肾锈”。如果在进入秋冬季节时,能调养得手脚温热,并一直保持到夏季,一般情况下全年脸上不长斑。肾气足者面色白亮,皮肤细嫩。肾气虚者面色青白,无光泽。严重的人会因肾虚不纳肺气,脸色晦暗。
5、肾气足,消化吸收旺盛
肾阳是生命门火而化脾胃土。一些人常年胃病,甚者几十年治不好,其原因是肾寒引起的胃寒,此症不温补肾阳如隔靴搔痒。补足肾阳,人消化、吸收旺盛,必定精神焕发。
6、肾气足,更年期可延至60岁以后
《黄帝内经》讲:女子四十九(虚)岁天癸枯竭,但善保养者高寿仍可生子。天癸枯竭,指女性体内雌性激素迅速减少。这时,女性体内润滑物质匮乏,细胞在运动过程中摩擦力增大,造成内热增升,消耗元气,导致女性燥热不安,彻夜难眠,甚至狂躁、闭经。这就是女性更年期到来的征兆。如果针对此症,适时滋肾阴、降虚热,不出一个月,女性更年期综合征可减轻或消失,月经来潮也可能延至60岁以后。
7、肾气足,夫妻生活和谐
已婚女子肾气足,对丈夫温存依恋,是夫妻生活正常的表现。女性肾阳虚者气不能达到私密处,引不起快感,甚者疼痛,导致夫妻生活反感,夫妻感情不和。男性肾气不足,年过40岁后则会厌倦夫妻房事,影响男性的自信,甚至出现疑心过重现象。
需提醒的是,房事后男女皆不要立即洗浴,防止湿冷侵入体内。及时睡眠,可恢复气力,次日少有或没有疲劳感。
8、肾气足,二便正常
“肾下开窍于二阴。”肾气足,二便正常。肾气虚,易导致小便失禁。肾阳虚,命门火衰,可致凌晨便急、便稀,也叫“五更泻”。严重者二阴可患各种炎症。
9、肾气足,耳聪目明
“肾上开窍于耳。”肾气足,听力好。“肾为肝之母,肝肾同源。”肝。肾足者耳聪目明;肾虚易导致听力差、耳鸣、眩晕,甚者耳聋。
10、肾气足,心定神安
“肾主恐。”肾气足,人心神安定;肾气虚,人易恐惧,严重者可出现精神性疾病。
补肾要领
人体肾气不足,出现任何一种症状都会影响外在美。例如:小便失禁,他人不易察觉,但患者的心理负担必然要影响到面容的光泽与坦然。所以,要及时补肾,使其达到正常的功能,保持舒展美好的容颜。
1、对肾阴、肾阳两虚的辨别
补肾,首先要确定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阳虚升阳,阴虚滋阴。调反了非但达不到补肾的效果,反而适得其反。肾虚的特点如下。
(1)阳虚怕冷,手或脚易凉;阴虚怕热,手心、脚心及其内心燥热,即“五心烦热”。
(2)阳虚舌嫩胖、苔白:阴虚舌瘦、舌红,苔少而燥。
(3)阳虚易瘦:阴虚易胖。
(4)阳虚精神疲惫:阴虚燥热不安。
(5)阳虚面色青白无光;阴虚颧红、脸呈绛色。
2、肾的生活调养
(1)肾阳虚
肾阳虚相当于肾这部机器电力不足。肾阳虚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天不足。表现为耳垂枯小,从小怕冷,手脚冬天凉,重者夏天也凉。女性月经期间经血色黑,有血块,重者痛经。另一种是先天肾气足,到了一定年龄段时肾阳虚,如《黄帝内经》讲的:男四十岁,女三十五岁,肾气渐衰。
肾阳虚者多数面色青白,怕冷畏寒。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不同:
①少年时期,除上面所述各类症状外,因肾虚不纳肺气,肺不主皮毛而生粉刺因肾不通脑而疲倦、智力下降;因肾不主骨,影响发育。
②女性35岁以后,只要冬天手脚凉的,子宫、卵巢、乳房易生囊肿、肌瘤、肿瘤:40岁以后,有人会小便失禁,有人过早进入更年期。
③男性40岁以后,生殖功能急剧减退;60岁以后,易患前列腺炎或增生。
④男女肾阳虚者的共同性症状:牙齿寒痛,腿肿、脚肿;风湿;脱发;腰痛;骨质增生;泌尿系统炎症、尿急、尿频;耳鸣、耳聋;精神恐惧,睡眠不实或因命门火衰不生脾胃土而凌晨腹泻。
升阳是针对肾处于北方冬天的气候,营造一个相应的南方夏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人体双肾的阳气由命门补充到脊椎中的骨髓,由下至上直通大脑,人体四肢百骸方能通畅。故中医理论认为:“肾为先天之根,通脑,主骨,主髓,主智,固齿,藏五脏六腑之精华,繁衍后代。”
只要腰背酸痛或板结等,均为阳虚。腹为阴,背为阳。后背阳气要足,阳气足后背爽,百病渐退。
(2)肾阴虚
肾阴虚的症状:颧红腮热、自汗口渴,下午加重;内热伴习惯性口腔溃疡;牙根松动、畏酸、疼痛,怕冷,怕热;腰酸,腿肿,手、脚、心烦热;尿急、尿频;血糖、尿糖偏高;儿童睡觉盗汗,烦躁不安,多动易怒,习惯性感冒,重则哮喘。有些人冬天肾阳虚畏寒,夏天会转为肾阴虚怕热症状。
针对肾过热的南方夏天气候,营造一个北方的冬天气候。二者相抵,不适之症自然消退。
五色对五脏的滋养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根据五行(木、火、土、金、水)学说,把自然界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绿、红、黄、白、黑)与众多的事物属性联系起来。说明人与大自然的关联。
人生活在天地之间,自然环境之中,是整个物质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然界的植物五颜六色,接受阳光雨露的滋润生长,为万物之灵的人提供了食物来源。人体五脏与大自然的五色有着密切的关联。
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熟知的五种颜色(绿、红、黄、白、黑),各入不同的脏腑,各有不同的作用。不同颜色的食物,它养生保健的功效是不尽相同的。不同颜色的食物,属性也是不相同的,归经也不同。
往往口感的喜好代表身体对某类元素的需求。换句话说:喜欢常常就是需要。比如:你的胃里有火,你吃辣椒和生姜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很辣,难受。反之,你就会觉得很好吃,吃了舒服。因为辣椒和生姜都是温性食物,起除湿与发散风寒的作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细心观察自己的所需所缺,适时补充身体的需求。要学会辨别寒与热,分清阴阳。
但我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会听到有的老师说:他(她)有脂肪肝、高血脂,就是喜欢吃肥肉。这种喜欢太过,喜欢得出了毛病的情况,你就要控制某些喜欢的食物了。再喜欢的食物,也只能适当地吃,适可而止.
《黄帝内经》中说:绿色养肝、红色补心、黄色益脾胃、白色润肺,黑色补肾。以大家常吃的绿豆、红豆、黄豆、白豆、黑豆为例。
五豆的功用
绿豆的功效:性味甘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入肝经。
红豆的功效:性平,有清热解毒、活血排脓,健脾益胃、利尿消肿、通气除烦等,可治疗小便不利、脾虚水肿、脚气、黄疸等症。有促进心脏活动的功效,入心经。
黄豆的功效:性微寒,能活血通便、解毒祛风热、益气补脾,入脾经。
白豆(饭豆)的功效:性平,有理中益气、补肾健脾、和五脏、生精髓、止消渴、吐逆泄痢,小便频数,含有较多的钙质,入肺经。
黑豆的功效:性平,调中益气,活血解毒,治消胀,下气利水,止汗药物,入肾经。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长沙话叫:地菜子,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长沙话叫雍菜、四声音)、木耳菜、绿莧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水果等。
红色补心
常见红色食物:红豆 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极好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果、蛋黄、粟米、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莲藕、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黑豆 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