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丢斯波得定则的相关成语是:丢魂丢魄、丢丢秀秀、丢眉丢眼。
提丢斯波得定则的拼音是:tí diū。词语解释是: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⒈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4上各加上0.0,0.3,0.6,2,…等数,便是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天文单位)。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与该定则不谋而合。根据该定则发现了许多小行星。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观测值却与该定则不相符。网友释义是: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law),又称波得-提丢斯定则,简称“波得定律”,是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一种经验规则。它是在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戴维·提丢斯(JohannDanielTitius,1729~1796)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JohannElertBode)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
提丢斯波得定则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提丢斯波得定则详细内容】
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⒈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经验公式。1766年由德国科学家提丢斯提出,1772年经德国天文学家波得改进后公布。认为在0.4上各加上0.0,0.3,0.6,2,…等数,便是各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单位为天文单位)。1781年发现的天王星与该定则不谋而合。根据该定则发现了许多小行星。但海王星和冥王星的观测值却与该定则不相符。
二、网友释义
提丢斯-波得定则(Titius-Bodelaw),又称波得-提丢斯定则,简称“波得定律”,是表示各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的一种经验规则。它是在1766年德国的一位中学教师戴维·提丢斯(JohannDanielTitius,1729~1796)发现的。后来被柏林天文台的台长波得(JohannElertBode)归纳成了一个经验公式来表示。
三、关于提丢斯波得定则的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