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的简体是:武学。
武学的拼音是:wǔ xué。注音是:ㄨˇㄒㄩㄝˊ。结构是:武(半包围结构)学(上下结构)。
武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武学详细内容】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武学[wǔxué]⒈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
二、网友释义
武,是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打斗等手法,来达到停止战斗的目的,是物质文明的保障。武学,是以中国传统武术为本的、一门包含武术与武德的综合学系。武学,原指中国古代的军事学校,始于王安石变法,其提出学校教育要“求专门,兼文武”,在东京设立武学,教授军事知识,以唐前七种兵书为《武学七书》,即七种主要教材。又设武学博士等官,“掌以弓马武艺训诱学者”。乾道七年(1171年)七月庚寅,诏武学该赴解试人,以五十人为额。淳熙五年(1178年)置武学国子员。其后庆元五年(1199年),诸州州学置武士斋舍,按其学生武艺而选任,闲时耕种,“籍在官荒田,以备饩廪”,但此制过了不久便废止了。明朝曾设置过武学,但并无定制,迅速被废。后清朝只设武举而无武学。
三、汉语大词典
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五年复置,南宋及明代因之。《水浒传》第一百回:“次日,临幸武学,百官先集,蔡京于座上谈兵,众皆拱听。”《古今小说·木绵庵郑虎臣报冤》:“自此太学,武学、宗学三处秀才,恨入骨髓。”参阅《宋史·职官志五》、清顾炎武《日知录·武学》。
四、其他释义
1.古代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北宋庆历三年正式设置,数月即废。熙宁五年复置,南宋及明代因之。
五、关于武学的成语
武爵武任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 学书不成,学剑不成 学书学剑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六、关于武学的诗词
<<《令弟坚官满归京偶成四十言代书寄判武学顾学士略资一噱》>> <<《两山赵仁甫宰临安有武学生张丈相访酒边弄刀》>> <<《代书寄集贤李昌武学士》>> <<《送薛端夫赴武学赴举》>> <<《武学蔡博干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