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学的基础解释是:1.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分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2.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参见〔四书集注〕。
大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大学详细内容】
⒈泛指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学院、综合性大学等。例如:小王上大学了。⒉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例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⒊太学。引《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卢辩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二、综合释义
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特指多科系的高等学校,一般设有哲学社会科学(文科)和自然科学(理科、工科)方面的各种专业。如: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太学。《礼记·王制》:“小学在公宫南之左,大学在郊。”《大戴礼记·保傅》:“束髮而就大学,学大蓺焉,履大节焉。”卢辩注:“大学,王宫之东者。束髮,谓成童。”《汉书·礼乐志》:“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以化於邑。”
三、国语辞典
国家最高学府。分文、理、法、商、农、工、医等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凡具备三学院者称为「大学」,不足者则称为「学院」。大学[dàxué]⒈国家最高学府。分文、理、法、商、农、工、医等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凡具备三学院者称为「大学」,不足者则称为「学院」。⒉学成而治国。引《礼记·大学·注》:「大学者,以其博学而可以为政也。」⒊《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大学[tàixué]⒈古代成人接受教育的学府。也作「太学」。引《大戴礼记·保傅》:「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束发而就大学。」
四、辞典修订版
国家最高学府。分文、理、法、商、农、工、医等学院,每学院又分若干系。凡具备三学院者称为「大学」,不足者则称为「学院」。学成而治国。《礼记.大学.注》:「大学者,以其博学而可以为政也。」《礼记》篇名。相传为曾子所撰,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至宋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二]ㄊㄞˋ ㄒㄩㄝˊ tài xué
五、关于大学的词语
台北医学大学 高雄医学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大同大学 大叶大学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六、关于大学的诗词
<<《定风波·两年以来,屡约藏云来武汉大学讲学,辄因故不果,拈此调之》>> <<《君子不器·大学真儒耻小成》>> <<《大学·三关》>> <<《送毅夫教授大学》>> <<《岁朝大学书初唐应制诗题后》>> <<《满江红·西南联合大学校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