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升堂拜母的繁体是:升堂拜母。
升堂拜母的拼音是:shēng táng bài mǔ。注音是:ㄕㄥㄊㄤˊㄅㄞˋㄇㄨˇ。词性是:成语。
升堂拜母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升堂拜母详细内容】
⒈亦省称“升堂”。引汉范式与张劭为友。二人并告归乡里,式谓劭曰:“日后二年当还,将过拜尊亲见孺子焉。”事见《太平御览》卷四〇七引三国吴谢承《后汉书》。古代挚友相访,行登堂拜母礼,结通家之好,表示友谊的笃厚。《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旧五代史·唐书·张承业传》:“庄宗深感其意,兄事之,亲幸承业私第,升堂拜母,赐遗优厚。”清宋琬《穆宾日年兄为其太夫人庐墓歌以美之》:“昔君作吏长淮北,升堂拜母欢相得。”宋苏轼《潘推官母李氏挽词》:“尚有升堂他日约,岂知负土一阡新。”
二、辞典修订版
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三、成语词典版
修订本参考资料:古时友谊深厚的人,相访时,进入后堂拜候对方母亲,表示结为通家之好。三国志.卷五十四.吴书.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四、出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坚子策,与瑜同年,独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无通共。”
五、关于升堂拜母的诗词
六、关于升堂拜母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