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事的繁体是:三事。
三事的拼音是:sān shì。注音是:ㄙㄢㄕˋ。结构是:三(独体结构)事(独体结构)。
三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三事详细内容】
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三种官职。指三公。三件。三事[sānshì]⒈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⒉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⒊三种官职。⒋指三公。⒌三件。
二、引证解释
⒈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引《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孔颖达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唐韩愈《请上尊号表》:“由是五穀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章炳麟《辨诗》:“《九歌》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穀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此则山川之颂,江海之赋,皆宜在《九歌》后。”⒉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引《逸周书·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乱,三终齐。”⒊三种官职。引《书·立政》:“任人、準夫、牧,作三事。”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三事,三职也。为任人、準夫、牧夫之职,故曰‘作三事’。”⒋指三公。参见“三公”。引《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孔颖达疏:“三事大夫为三公耳。”《汉书·韦贤传》:“天子我监,登我三事。”颜师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唐许浑《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⒌三件。引明叶盛《水东日记·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枝藜杖伴身闲。”
三、网络解释
三事【释义】:1、周代之官。指常伯、常任、准人,常伯又称为“牧”,是掌管地方民事之官。常任又称“任人”,掌管选择人员以充任官吏。准人又作“准夫”,掌管司法之官。一说三事指司徒、司马、司空。
四、汉语大词典
(1).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正德、利用、厚生。《书·大禹谟》:“六府三事允治。”孔颖达疏:“正身之德,利民之用,厚民之生,此三事惟当谐和之。”唐韩愈《请上尊号表》:“由是五谷岁登,百瑞时见,六府三事,惟序惟歌。”章炳麟《辨诗》:“《九歌》者与六诗同列,水火金木土谷谓之六府;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此则山川之颂,江海之赋,皆宜在《九歌》后。”(2).三件事。所指随文而异。指倡德、和乱、终齐。《逸周书·武穆》:“敬惟三事,永有休哉。三事:一倡德,二和乱,三终齐。”(3).三种官职。《书·立政》:“任人、准夫、牧,作三事。”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上》:“三事,三职也。为任人、准夫、牧夫之职,故曰‘作三事’。”(4).指三公。《诗·小雅·雨无正》:“三事大夫,莫肯夙夜。”孔颖达疏:“三事大夫为三公耳。”《汉书·韦贤传》:“天子我监,登我三事。”颜师古注:“三事,三公之位,谓丞相也。”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唐许浑《闻开江宋相公申锡下世》诗:“位极乾坤三事贵,谤兴华夏一夫冤。”参见“三公”。(5).三件。明叶盛《水东日记·衣和庵主》:“三事衲衣穿处补,一枝藜杖伴身闲。”
五、关于三事的造句
1、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有敢来阻碍这三事者,无论是谁,我们都反抗他,扑灭他!
2、章太炎先生逝世后,鲁迅抱病写下了《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称其为“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3、第三,事实也指人们想用它们来论证或反驳某种东西的不容置辩的理论原理。
4、后人论及兴衰之道,下笔行云流水,列举的二三事,仿佛左右逢迎,头头是道,直可说得朱衣点头,奈何历史并不是证明,历史自有其中道理。
5、丙寅所上便宜三事,朕亲自览读,反复数周,心开目明,旷然发蒙。
6、蛇年的吉祥还在,马年的喜庆又来,古来礼多人不怪,吉利的祝福摆成排。祝你马年一而再,再而三,事事如意,五福临门,六六大顺,七彩生活,八面玲珑,久盛不衰,十全十美,百年好合!
六、关于三事的诗词
<<《诗酒琴人例多薄命予酷好三事雅当此科…成狂咏聊写愧怀》>> <<《挽词·棣萼联三事》>> <<《舴艋·篷棹两三事》>> <<《岁晏思归·昔宠尘三事》>> <<《挽诗·论道尊三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