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业的相关词语是:兢兢业业、矜矜业业、业业。
三业的拼音是:sān yè。注音是:ㄙㄢ一ㄝˋ。结构是:三(独体结构)业(独体结构)。
三业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三业详细内容】
⒈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引晋慧远《沙门不敬王者论》之五:“尚未酬其始誓之心,况答三业之劳乎?”《魏书·释老志》:“心去贪忿痴,身除杀淫盗,口断妄杂诸非正言。总谓之十善道。能具此,谓之三业清浄。”宋黄庭坚《题墨轩和遵老》诗:“平生三业浄,在俗亦超然。”⒉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引隋慧远《大乘义章》卷七:“凡夫、二乘及与菩萨,具有三业。”
二、网络解释
三业一、身业——身不履邪径,不染恶习,不任伤生,即不杀、不盗、不淫,则身业清静。
三、国语辞典
佛教用语:(1)?意志活动及由意志引发的言谈、动作三者的合称。《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一三》:「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2)?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意志行为。《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五》:「业有三种:善、恶、无记。」三业[sānyè]⒈佛教用语:(1)?意志活动及由意志引发的言谈、动作三者的合称。(2)?善、恶、非善非恶三种意志行为。引《阿毘达磨俱舍论·卷一三》:「毗婆沙师说立三业,如其次第,由上三因。然心所思即意业,思所作业分为身、语二业是思所等起故。」《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一五》:「业有三种:善、恶、无记。」
四、其他释义
1.佛教语。指身业﹑口业﹑意业。佛教认为造业将引生种种果报。2.佛教语。指善业﹑恶业和无记业(即非善非恶之业)。
五、关于三业的成语
六、关于三业的造句
1、这一天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设斋供三宝,功德最为殊胜。
2、身着高领偏襟长袍,头戴尖顶白毡帽的裕固族教师安玉海来自甘肃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他双手接过分发的圣水,迫不及待含向口中,以洗涤身、口、意三业障蔽。
3、身口意三业运用不当是造业的根本,如果运作得当也是修福修慧的重要条件。
4、海东十万由旬,又有一海,其苦倍此,彼海之东,又有一海,其苦复倍,三业恶因之所招感,共号业海,其处是也。
5、持咒之法,是口诵、耳听、心惟,身口意三业相应,持咒才真得力,那也是定的一种。
6、当日一切僧众,均精持律仪,身、口、意三业清净,这时候设斋供僧,功德最为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