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儒的相关成语是:当世儒宗、白面儒生、燔书阬儒。
世儒的拼音是:shì rú。注音是:ㄕˋㄖㄨˊ。结构是:世(独体结构)儒(左右结构)。
世儒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络解释 【点此查看世儒详细内容】
世儒世儒,汉语词汇。
二、综合释义
俗儒。《史记·律书》:“岂与世儒闇於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遂执不移等哉!”三国魏曹植《赠丁廙》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宋陆游《唐虞》诗:“大道岂容私学裂,专门常怪世儒非。”清恽敬《崇仁学案书后》:“至与弟讼祭田一事,世儒多为先生设辞以解者,此未得先生之意也。”指经师。汉王充《论衡·问孔》:“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以为贤圣所言皆无非,专精讲习,不知难问。”汉王充《论衡·书解》:“著作者为文儒,説经者为世儒。”当代的学者。唐柳宗元《文通先生陆给事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慟。”世儒[shìrú]世儒是王充在〔论衡〕中所称宣扬天人感应的今文经学的儒生,其层次还不如能撰文着书的文儒。〔论衡.书解〕说:「着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又说:「世儒业易为,故世人学之多,非事可析第,故官廷设其位。」从文中可知王充看不起这种博士系统下的儒生,因世儒的学问容易做,吸引许多人在不急之务上区分等级,并藉虚妄的言论得到利禄。不过这是王充个人看法,社会大众的评论标准却相反,如〔书解〕篇说:「文儒不若世儒,世儒说圣人之经,解贤者之传,义理广博,无不实见,故在官常位;位最尊者为博士,门徒聚众,招会千里,身虽死亡,学传于后。」但实际上,汉代儒生严守家法以巩固利禄,并不能发挥政治良心的作用;加上章句日繁,令人皓首穷经而不可得,如〔论衡.效力〕说:「王莽之时,省五经章句,皆为二十万,博士弟子郭路,夜定旧说,死于烛下。」可见在此学术风气下,求学已没有目标及实用价值。但平心而论,文儒与世儒同是宣扬圣人的理想,虽然方式不同,实质却是一致的,亦即都能对社会风俗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辞典修订版
没有特别的操守而见称于世俗的儒者。《史记.卷二五.律书》:「岂与世儒闇于大较,不权轻重,猥云德化。」三国魏.曹植〈赠丁翼〉诗:「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当世的学者。唐.柳宗元〈唐故给事中皇太子侍读陆文通先生墓表〉:「门人世儒,是以增恸。」
四、其他释义
1.俗儒。2.指经师。3.当代的学者。
五、关于世儒的诗词
<<《三绝句·清世儒冠不贱贫》>> <<《寿遂宁李漕·今世儒宗一泰山》>> <<《惠诗·五世儒冠愧甲门》>> <<《挽辞·奕世儒缨胄》>> <<《悼白云·浊世儒名多浪得》>> <<《寄安道·世儒多误入旁门》>>
六、关于世儒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