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社学的基础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2:20:57
文档

社学的基础解释

1、社学的基础解释是: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推荐度:
导读1、社学的基础解释是: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社学的基础解释是: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社学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社学详细内容】

社学shèxué。(1)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社学[shèxué]⒈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英schoolsinMingorQingDynasty;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地方学校。引《鹤林玉露》乙编卷一引宋林勋《本政书》:“一顷之居,其地百亩,十有六夫之宅,为地八十亩。餘二十亩,以为社学场圃,一井之人共之,使之朝夕羣居,以教其子弟。”明归有光《跋唐石台道德》:“龙兴观已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徐衍祚改为社学。”《文物》1959年第5期:“1841年广东人民在广州城北三元里一带进行抗英斗争时,各乡社学在组织和发动群众上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三、汉语大词典

古代地方学校。《鹤林玉露》乙编卷一引宋林勋《本政书》:“一顷之居,其地百亩,十有六夫之宅,为地八十亩。馀二十亩,以为社学场圃,一井之人共之,使之朝夕群居,以教其子弟。”明归有光《跋唐石台道德》:“龙兴观已废,仅存半亩之宫,先有尼居之,前太守徐衍祚改为社学。”《文物》1959年第5期:“1841年广东人民在广州城北三元里一带进行抗英斗争时,各乡社学在组织和发动群众上起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四、国语辞典

明、清两代在各府、州、县所设立教授民间子弟的学校。社学[shèxué]⒈明、清两代在各府、州、县所设立教授民间子弟的学校。

五、关于社学的成语

曹社之谋  陈平宰社  城狐社鼠  村歌社鼓  村歌社舞  村箫社鼓  

六、关于社学的造句

1、他八岁入社学,数年下来,早已熟读四书五经,谙熟各种制义文章,只等着鱼跃龙门的那一刻。

2、夏书信,二砂场社学在籍儒童,报名参考本届县试,保结生员杜升升,可否确保?

3、明清时代苏松地区的官方毁淫祠行动主要通过毁祠庙、建社学、祀正神等方式加以展开,但并不具有持续性和普遍性。

4、社学这种元代开始创建的教育组织在明代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5、可以说,嘉靖年间是明代社学的发展期、完善期、典型期。

6、两侧墙边,摆着许多当时的物品,有奋身抵抗的英雄画像,也有社学主持的画像,还有当时文檄条约这类物品。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社学的详细信息

文档

社学的基础解释

1、社学的基础解释是:明、清时期官府在乡镇设立的学校。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