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庸的解释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8:55:17
上庸的解释
1、上庸的解释是:1.郡名。(1)后汉置。故治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之东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郧阳府·竹山县》:「上庸城,县东四十里。本庸国。又遭刘封,自汉中承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2)后汉置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故治在陕西省山阳县治。2.县名,秦置。(1)古之庸国。故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战国策·楚策》:「靳尚曰:『秦将以上庸六县易张仪。』。」;《汉书·地理志上》:「汉中郡,县十二。上庸。」(2)南齐之新丰县隋改上庸。故城在湖北省竹溪县东。
导读1、上庸的解释是:1.郡名。(1)后汉置。故治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之东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郧阳府·竹山县》:「上庸城,县东四十里。本庸国。又遭刘封,自汉中承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2)后汉置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故治在陕西省山阳县治。2.县名,秦置。(1)古之庸国。故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战国策·楚策》:「靳尚曰:『秦将以上庸六县易张仪。』。」;《汉书·地理志上》:「汉中郡,县十二。上庸。」(2)南齐之新丰县隋改上庸。故城在湖北省竹溪县东。

上庸的解释是:1.郡名。(1)后汉置。故治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之东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郧阳府·竹山县》:「上庸城,县东四十里。本庸国。又遭刘封,自汉中承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2)后汉置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故治在陕西省山阳县治。2.县名,秦置。(1)古之庸国。故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战国策·楚策》:「靳尚曰:『秦将以上庸六县易张仪。』。」;《汉书·地理志上》:「汉中郡,县十二。上庸。」(2)南齐之新丰县隋改上庸。故城在湖北省竹溪县东。
上庸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网友释义 【点此查看上庸详细内容】
上庸为古代地名。汉末至南朝梁有上庸郡,治上庸,在今湖北竹山县西南。据《尚书·牧誓》记载,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会同巴师八国,共同伐纣,战于牧野。庸国位居八国之首。春秋中期,“唯庸人善战,秦楚不敌也”。公元前611年,庸国趁楚国灾荒,起兵东进,不料反被楚庄王联合西部的巴国、秦国所灭,国土被楚、秦、巴三国瓜分。成语“庸人自扰”因此而来。此后,楚人吸收庸国的先进文化,国力大增。梁启超曾就此评价说:“楚庄即位三年,联秦、巴之师灭庸,春秋一大事也。”
二、关于上庸的成语
庸言庸行 庸庸碌碌 平平庸庸 碌碌庸庸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砭庸针俗
三、关于上庸的词语
庸庸 庸庸碌碌 庸言庸行 碌碌庸庸 平平庸庸 区区庸庸
四、关于上庸的诗词
<<《和汪正夫梅·世上庸儿苦忌才》>> <<《上庸·天将层嶂限中原》>> <<《慕痛·上庸寒食已无花》>> <<《山中月夜草色香烈颇如昔年上庸鹿门之游感而》>>
五、关于上庸的诗句
画上庸姿乃绝色 地上庸医满 世上庸儿苦忌才 上庸寒食已无花 既念上庸隐 上庸乱石满微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上庸的详细信息
上庸的解释
1、上庸的解释是:1.郡名。(1)后汉置。故治在今湖北省竹山县之东南。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湖广·郧阳府·竹山县》:「上庸城,县东四十里。本庸国。又遭刘封,自汉中承沔水与达会攻上庸,上庸太守申耽降,盖是时已分汉水置上庸郡也。」(2)后汉置东上洛郡,改名上庸郡。故治在陕西省山阳县治。2.县名,秦置。(1)古之庸国。故城在湖北省竹山县东南。《战国策·楚策》:「靳尚曰:『秦将以上庸六县易张仪。』。」;《汉书·地理志上》:「汉中郡,县十二。上庸。」(2)南齐之新丰县隋改上庸。故城在湖北省竹溪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