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役的注音是:ㄩˊ一ˋ。
于役的拼音是:yú yì。结构是:于(独体结构)役(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于役[yúyì]⒈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基础解释是: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引证解释是:⒈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引《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鄂渚同游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渔阳城。”。7、综合释义是: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鄂渚同游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渔阳城。”谓行役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笺:「曷,何也。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8、汉语大词典是: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傥有期,鄂渚同游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渔阳城。”。9、其他解释是:谓行役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笺:「曷,何也。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脁〈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傥有期,鄂渚同游衍。」。10、其他释义是:1.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于役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于役详细内容】
⒈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引《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儻有期,鄂渚同游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躋。”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渔阳城。”
二、网络解释
于役1.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
三、汉语大词典
行役。谓因兵役、劳役或公务奔走在外。《诗·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郑玄笺:“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傥有期,鄂渚同游衍。”唐萧颖士《蒙山作》诗:“于役劳往还,息徒暂攀跻。”清高其倬《蓟州新城》诗:“于役季冬月,东入渔阳城。”
四、其他解释
谓行役也。《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其至哉。」笺:「曷,何也。君子于往行役,我不知其反期。」;南朝齐、谢脁〈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于役傥有期,鄂渚同游衍。」
五、关于于役的造句
1、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2、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3、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雞棲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4、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5、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诗经
6、惟儿于役国事已十几年,菽水之欢,久亏此职,今兹殊戚戚也。
六、关于于役的诗词
<<《伯臧岁前自里居还饷以南丰橘顷于役姑苏复写》>> <<《减字木兰花·时于役绥远青山畔,道上作》>> <<《彭蠡舟中·于役长为客》>> <<《齐天乐·二十九年三月于役老河口,李德邻将军招饮秦村,席上赋示第五战区诸友》>> <<《题冯子良司马《江湖于役草》》>> <<《君子于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