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通政注音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7:54:40
文档

通政注音是什么

1、通政的注音是:ㄊㄨㄥㄓㄥˋ。2、拼音是:tōng zhèng。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政(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5、基础解释是:见/'通政司/',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6、引证解释是:⒈见“通政司”。7、网络解释是:通政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8、其他释义是:1.见'通政司'。
推荐度:
导读1、通政的注音是:ㄊㄨㄥㄓㄥˋ。2、拼音是:tōng zhèng。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政(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5、基础解释是:见/'通政司/',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6、引证解释是:⒈见“通政司”。7、网络解释是:通政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8、其他释义是:1.见'通政司'。


通政的注音是:ㄊㄨㄥㄓㄥˋ。

通政的拼音是:tōng zhèng。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政(左右结构)。词语解释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基础解释是:见/'通政司/',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引证解释是:⒈见“通政司”。7、网络解释是:通政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8、其他释义是:1.见'通政司'。

通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政详细内容】

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

二、网络解释

通政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

三、汉语大词典

见“通政司”。《汉语大词典》:通政司  拼音:tōngzhèngsī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掌受内外章疏敷奏封驳之事。”《明史·职官志二》:“通政使司。通政使一人,左、右通政各一人,誊黄右通政一人。”清孔尚任《桃花扇·拜坛》:“宁南侯左良玉有本章一道,封投通政司;这是内阁揭帖,送来过目。”《儒林外史》第七回:“二位官府封了五钱银子,又写了一封荐书,荐在那新升通政司范大人家。”亦省称“通政”。康有为等《上皇帝第二书》:“通政准百僚奏事,以开言路。”郑观应《盛世危言·汰冗》:“其京官则太常、光禄、鸿胪可统于礼部,大理可并于刑部,太仆可并于兵部,通政可并于察院,其馀额外冗官皆可裁汰。”

四、其他释义

1.见'通政司'。

五、关于通政的诗词

<<《再题通政院王荣之八月杏花》>>  <<《顾南雅通政画兰为顾亚蘧同年题》>>  <<《送张通政归吴中》>>  

六、关于通政的诗句

礼闱通政本  通政司引奏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通政的详细信息

文档

通政注音是什么

1、通政的注音是:ㄊㄨㄥㄓㄥˋ。2、拼音是:tōng zhèng。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政(左右结构)。4、词语解释是: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5、基础解释是:见/'通政司/',明清时收受﹑检查内外奏章和申诉文书的机构。其长官为通政使。6、引证解释是:⒈见“通政司”。7、网络解释是:通政官名。明朝通政使司副长官。左、右各一人,正四品。明太祖朱元璋称:政事如同水,欲其常通,故名。详见“右通政”。8、其他释义是:1.见'通政司'。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