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胃不和是什么意思
为什么很多人会出现脾胃不和的情况?这要先从脾胃的关系说起。
从中医上讲,脾脏和胃腑是互为表里的,胃主纳食,脾主运化,共同完成消化过程。虽然它们俩关系密切,配合默契,但是性格可不一样。胃气主降,使得我们被初步消化的食物及其糟粕得以下行;而脾气主升,把饮食中的精华营养运送到全身;胃喜润恶燥,脾却相反,它喜燥恶湿。
在正常情况下,脾与胃的这种纳与化、升与降、润与燥,是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一旦脾强胃弱,或者胃强脾弱,这个纳食和消化过程配合得不好,不和谐了,就会出现胃胀或者腹泻等症状。所有因为这个原因导致的症状,都可以称为脾胃不和。一般来说,导致脾胃失和的饮食不当,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你吃了什么,另一个是你是怎么吃的。
脾胃不和的症状有哪些
脾胃不和最典型的症状是吃东西没胃口、吃完之后又腹胀,其它还有胃痛、呕吐、嗳气、泄泻、便秘等症状。总而言之,一般来说,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腹胀等,或多或少都跟脾胃不和有关。
那么,到底是什么引起脾胃不和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有先天因素,但大都跟后天的生活习惯有关,尤其是饮食习惯。作为承担消化功能的脏腑,脾胃出现不和的现象,显然跟饮食是有直接关系的。
健脾补血颗怎么样
【成分】党参、茯苓、皂矾、神曲茶、黑豆(炒)、白术、陈皮、甘草;辅料:蔗糖、糊精。
【性状】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甘淡,微腥。
【用法用量】口服。二岁以下一次0.5克,二至五岁一次1克,六至十岁一次1.5克,十一至十四岁一次2克,十五岁以上一次3克,一日3次。
【功能主治】:补血,益气,健脾和胃,消积。用于脾虚血少所致的面黄肌瘦,食少体倦以及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见上述症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