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头鱼吃什么
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桡足类(如剑水蚤)等浮游动物,也吃部分浮游植物(如硅藻和蓝藻类)和人工饲料。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兼食浮游植物,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
鳙鱼又叫花鲢、胖头鱼、包头鱼、大头鱼、黑鲢、麻鲢、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外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是中国特有鱼类。在中国分布范围很广。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能食用,对人体有提高智商、增强记忆、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作用。
胖头鱼怎么杀
1、 拍晕:用刀背或者擀面杖拍几下鱼头,将其拍晕便于操作,放在菜板上;
2、 去鳞:
(1)用刀背斜向鱼头开始刮鱼鳞,注意,是斜向鱼头,否则小刀容易用力深浅不一,造成鱼肉的损害;
(2)对于比较大的鳞,我们可以直接用手扣掉,比较快;
(3)在鱼鳍和鱼肚子处的鱼鳞不容易被发现,要仔细刮干净,然后用水将整条鱼冲洗干净;
3、挖内脏:
(1)鱼底部尾鳍处开始用刀往鱼嘴处划5毫米左右深度的口子,此鱼为两斤左 右,如果你鱼小,就浅一些,鱼大就深一些,划到接触到内脏即可;
(2)从尾部用手开始掏出里面的内脏,这样便于整体将内脏掏出来,然后冲洗干净;
4、挖腮:将两面的鳃用食指抠出来;
5、 去腥线:
(1)将鱼内外清洗干净;
(2)在正反面,鱼头和鱼尾处,各划一刀;
(3)正反面分别抽出鱼腥线;
(4)将正反两面,鱼头处剩余的腥线拔出就可以啦。
胖头鱼的主要价值
食用
鳙鱼的鱼脑中含有一种人体所需的鱼油,而鱼油中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是一种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可以起到维持、提高、改善大脑机能的作用。鱼鳃下边的肉呈透明的胶状,水分充足,里面富含胶原蛋白,能够对抗人体老化及修补身体细胞组织。[3]
宜食:鳙鱼,其味甘、性温,一般人都宜食用,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者食用更佳。经常食用还能够润泽皮肤。上火的人群宜食用。.适宜体质虚弱、脾胃虚寒、营养不良之人食用;咳嗽、水肿、肝炎、眩晕、肾炎和身体虚弱者宜食用。
忌食
鳙鱼不宜食用过多,否则容易引发疮疥。此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内热、荨麻疹、癣病等病症者不宜食用。而且,鱼胆有毒不要食用。. 鳙鱼性偏温凉,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
1、鳙鱼性偏温,热病及有内热者、荨麻疹、癣病者、瘙痒性皮肤病应忌食,食用过多容易引发疮疥。
2、鳙鱼胆性味苦、寒,有毒,用以静脉注射有短暂降压作用,但降压有效剂量与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故临床上使用需要慎重。
营养
鳙鱼属于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鱼类,每100克鳙鱼中含蛋白质15.3克、脂肪0.9克。另外,鳙鱼还含有维生素B2、维生素C、钙、磷、铁等营养物质。鳙鱼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特别是脑髓含量很高,常吃能暖胃、祛眩晕、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润泽皮肤。
医疗
功效主治:温补脾胃强身,消除赘疣。食多易引发风热和疥疮。
1、鳙鱼属高蛋白、低脂肪、低胆固醇鱼类,对心血管系统有保护作用,起到治疗耳鸣、头晕目眩的作用。
2、富含磷脂及改善记忆力的脑垂体后叶素,脑髓含量很高,常食能暖胃、祛头眩、益智商、助记忆、延缓衰老,润泽皮肤。[4]
药用
鳙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与其他食品搭配用来治疗鼻窦炎、牙龈肿痛。
性味:味甘,性平,无毒。
配方:鳙鱼头500克,川芎5克,白芷3克,葱、姜、胡椒粉、盐各适量。川芎、白芷水煎10分钟,去渣取汁;鱼头去鳃,洗净,连同葱、姜、胡椒粉放入沙锅内,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再以文火炖半小时,和入药汁,加盐调味,稍煮。分早、晚2次吃鱼肉喝汤。[4]
经济
养殖鲢、鳙鱼是一项低投入、中产出、高效益的养殖业。如:广西自治州的凤滩水库开展网箱养鱼始于1980年,经过十多年的试养、示范、推广,已发展到1100只网箱(45亩),饲养品种有鲢、鳙、草、鲤、罗非鱼等年总产量14.9万公斤,亩平4843公斤,经济效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