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晚上起夜小便次数多是什么原因
1、尿量增加
当尿量增加时,排尿次数亦会相应增多。在生理情况下,如大量饮水、吃西瓜、喝啤酒,由于进水量增加,通过肾脏的调节和滤过作用,尿量增多,排尿次数亦增多,便出现尿频。在病理情况下,如部分糖尿并尿崩症患者饮水多,尿量多,排尿次数也多。但均无排尿不适感觉。
2、炎症刺激
膀胱内有炎症时,神经感受阈值降低,尿意中枢处于兴奋状态,产生尿频,并且尿量减少(成人<300~500毫升/次)。因此,尿频是膀胱炎的一个重要症状,尤其是急性膀胱炎、结核性膀胱炎更为明显。其它,如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小儿慢性阴茎头包皮炎、外阴炎等都可出现尿频。在炎症刺激下,往往尿频、尿急、尿痛同时出现,被称为尿路刺激征,俗称“三尿征”。
3、非炎症刺激
如尿路结石、异物,通常以尿频为主要表现。
4、膀胱容量减少
如膀胱占位性病变、妊娠期增大的子宫压迫、结核性膀胱挛缩或较大的膀胱结石等。
5、精神神经性尿频
尿频仅见于白昼,或夜间入睡前,常属精神紧张或见于癔病患者。此时亦可伴有尿急、尿痛。
如何减少起夜次数
中老年人一旦起夜次数多,就会严重影响晚上的睡眠质量。中医认为,夜尿频多,治疗应以益气固本、脾肾双补、温阳固涩为原则。据此,摄入莲子与山药能起到该作用。莲子入心、脾、肾经,具有固精止泻的作用。山药具有补脾养胃、补肺益肾、涩精止尿的功效。二者一起食用,既可补脾,又可强肾。
最简单的做法就是煮山药莲子粥。把莲子和糯米先在水里浸泡2小时,山药去皮后,切小块一起放入锅内,先用大火煮沸后,用小火连续煮60分钟即可。能吃甜食的,可放点糖,不能吃甜食的,可把山药与莲子分开做菜吃。选购山药以根块大,果肉黏液多、断层雪白,水分少的为最佳。山药炖鸡、炒笋、煲排骨等,都是佳肴。莲子可煮粥和做羹,如莲子银耳羹、红豆莲子羹等等,或者每日早餐煮白粥时放几颗莲子。
另外有些人因怕起夜多而少喝水。但是睡觉时人体会散发大量的水分,水分不足、血液浓缩是造成脑血栓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不可过度节水,每次排尿后,要及时补充水分。
经常起夜的饮食禁忌
1、牛奶、巧克力、柑、橘
美国学者对小儿遗尿的原因进行深入的研究后提出,饮食中牛奶、巧克力和柑橘类水果过量,是造成小儿夜间遗尿的主要原因,其中牛奶过量造成的遗尿达60%。只要停止进食上述食物,遗尿现象几乎可立即消失。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食物在小儿体内可以产生变态反应,使膀胱壁膨胀,容量减少,并能促滑肌变得粗糙,产生痉挛。同时,这一变态反应会引起小儿睡得过深,在有尿时不能醒来,导致遗尿。
2、辛辣、刺激性食物
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易兴奋,若食用这类食物,可使大脑皮质的功能失调,易发生遗尿。因此,在膳食中应忌辛辣、刺激性食物。
3、白天饮水
对于小儿遗尿者,白天不要过度其饮水量,要求患儿每日至少有1次随意保留尿液到有轻度胀满不适感,以锻炼膀胱功能。
4、晚餐后饮水多
下午4时以后,督促小儿控制饮水量,忌用流质饮食,晚餐尽量少喝水,以免加重肾脏负担,减少夜间排尿量。
5、多盐、糖和生冷食物
多盐多糖皆可引起多饮多尿,生冷食物可削弱脾胃功能,对肾无益,故应禁忌。
6、玉米、薏苡仁、赤小豆、鲤鱼、西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