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干暴瘦 竟是糖尿病找上门/取自优活健康网)
(优活健康网记者徐平/综合报导)血糖控制没有假期!35岁的王先生半年多来经常疲累、口渴,体重一下掉了20公斤,却以为只是工作太累,不当回事。没想到有天突然昏倒,检查才发现由于连日喝酒应酬,王先生早已罹患糖尿病,血糖值竟高达1200 mg/dl,超过正常值10倍,因没有就医治疗而引发急性高血糖,还好及时抢救,捡回一条命。
血糖异常 没症状不代表没事
台中中山医学大学附设医院总院长黄建宁提醒,正在打拼事业的青壮年族群,往往疏于照顾自己的健康,就算血糖出现异常,也不代表没症状就是没事,只要没有进一步就医治疗,糖尿病就像杀手一样,因为初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轻忽,高血糖如同让血管浸泡在糖水中,约有1成的患者确诊时已经产生小血管病变等併发症。
一般人对于糖尿病的印象都是「吃多、喝多、尿多」,事实上,出现这3个典型高血糖症状时,病人往往已发病超过5年,只要糖化血色素、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只要其中任一项超过正常值,已属于糖尿病前期,必须即早控制血糖,才能避免进一步恶化。
自我监测血糖最好餐前餐后各量一次
想要降低糖化血色素,控制好饭后血糖也非常重要,自我监测血糖最好餐前餐后各量一次。黄建宁医师认为,饭后血糖偏高,会增加血管内的氧化压力,造成内皮细胞发炎,导致心肌梗塞、中风等心血管疾病,也会提高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等慢性併发症风险。监控血糖除了可掌握食物对血糖的影响,适时调整饮食内容成效会更好。
黄建宁医师表示,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状况搭配使用药物治疗,例如爱吃淀粉类、饭后血糖偏高的患者,就适合能抑制食物中淀粉及双醣类水解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可延缓肠胃道中碳水化合物的消化与葡萄糖的吸收,使饭后血糖值趋于平稳,还可降低对血管的冲击,减少心血管併发症的风险。
血糖控制是一辈子的功课
黄建宁医师提醒,工作繁忙、社交活动又多的年轻患者,很容易不知节制,加重病情,年轻患者的糖化血色素最好控制在6.5%以下,才能预防併发症发生。
春节后紧接着就是元宵节、春酒,外食机会增加、美食不断,很多病人在这个时期血糖会明显升高,口腹之慾难免还是应浅尝则止,在下一餐少吃,或以快走、有氧运动消耗多余的热量,做好自我管理,才能在与糖尿病的长期抗战中赢得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