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经地义的辞典修订版是:语本《孝经.三才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而不能改变的道理。《文明小史.第三零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着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
天经地义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天经地义详细内容】
天经地义tiānjīng-dìyì(1)天地间本当如此、不可更改的道理英unalterableprinciple;naturelawandearth'sway(2)指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事情英amatterofcourse
二、成语词典版
01.南朝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立行可模,置言成范。英华外发,清明内昭。天经地义之德,因心必尽;简久远大之方,率由斯至。」02.《陈书.卷一.高祖本纪上》:「以公天经地义,贯彻幽明,春露秋霜,允恭粢盛,是用锡公秬鬯一卣,圭瓒副焉。」03.《明史.卷一九七.席书列传》:「伯父子侄皆天经地义,不可改易。今以伯为父,以父为叔,伦理易常,是为大变。」04.《文明小史.第三零回》:「伯集自然顺了他的口风帮上几句,又着实恭维黄詹事的话是天经地义,颠扑不破的。」05.《孽海花.第三零回》:「她想:就是雯青在天之灵也会原谅她的苦衷。所以不守节,去自由,在她是天经地义的办法,不必迟疑的。」
三、典故
出处《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札,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释义“经”指常规,原则“义”指正理,准则。天经地义比喻正确的,不可改变的因而也不容置疑的道理。故事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死后,按习俗由他正夫人所生的世子姬敬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讨过,打算立非正夫人所生的长子姬朝为世子。这样,姬朝也有资格继位。于是,周王室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在这种情况下,晋顷公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黑壤盟,商讨如何使用王室安宁。参加商讨的有晋国的赵鞅,郑国的淤吉、宋国的乐大心等。会上.晋国的赵鞅向郑国的游吉请教什么叫“礼”。游吉回答说:“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施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游吉的回答很满意,表示—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国的代表听了,也大都表示有理。接着,赵鞅提出各诸候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把王室迁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诸侯国的,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王室的王位之争。
四、出处
《左传·昭公二十五年》:“夫理;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五、关于天经地义的造句
1、所有的一切排成排高考排在第一个,友情爱情七情八情统统排在后面。老师说这是天经地义,父母说这是理所当然,我们说好吧好吧。
2、为了生存没什么好碍口识羞,咱们公平买卖、保障运输这是天经地义的。?
3、人们总认为人类吃动物是天经地义的事,好像这就是他们吃肉的好理由。但若按照这逻辑来说,我们便不该阻止人们相互残杀,因为这是人类远古以来,就已有的行为。
4、法官对分配给自己处理的案件,依据严格的法律程序,不受干预地作出自己的判决,以及此判决一经在程序意义上发生效力,则获得不可动摇的确定性,凡此种种,都是在西方法治原理中天经地义的道理。
5、但是现代主义已经占据了文化霸主的地位,以致于大部分受过教育的人视之为天经地义。
6、而原本根深蒂固的父权观念,也使许多家庭中的男子将男尊女卑视为天经地义,认为辱骂、殴打妻子是正常的,别人管不了。
六、关于天经地义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