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寿的辞典修订版是:中等的岁数。古时将人的寿命分为上、中、下三段。中寿,或谓一百岁,或谓九十岁,或谓八十岁,或谓七十岁,或谓六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句下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寿七十岁。」。
中寿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中寿详细内容】
⒈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参见“上寿”。引《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沉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⒉寿满。谓已死。参阅洪诚《训诂学》第三章第七节。按,孔颖达训为中等的年寿,谓满百岁。引《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洪诚云:“尔墓之木拱矣”句前,承前文省“及师之入”一句,“中”字应读去声,训“满”。中寿谓寿满。全句云:“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二、综合释义
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沉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寿满。谓已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洪诚云:“尔墓之木拱矣”句前,承前文省“及师之入”一句,“中”字应读去声,训“满”。中寿谓寿满。全句云:“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参阅洪诚《训诂学》第三章第七节。按,孔颖达训为中等的年寿,谓满百岁。中寿[zhōngshòu]中等的岁数。古时将人的寿命分为上、中、下三段。中寿,或谓一百岁,或谓九十岁,或谓八十岁,或谓七十岁,或谓六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句下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寿七十岁。」
三、汉语大词典
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蹠》:“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寿满。谓已死。《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洪诚云:“尔墓之木拱矣”句前,承前文省“及师之入”一句,“中”字应读去声,训“满”。中寿谓寿满。全句云:“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回来,你坟上的树木已经两手合抱那么粗了。”参阅洪诚《训诂学》第三章第七节。按,孔颖达训为中等的年寿,谓满百岁。
四、其他释义
1.中等的年寿。古时说法不一:(1)九十以上。《左传.昭公三年》'三老'唐孔颖达疏:'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唐沈千运《感怀弟妹》诗:'中寿稀满百,近世多夭伤。'(2)八十岁。《庄子.盗跖》:'中寿八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3)七十岁。《淮南子.原道训》:'凡人中寿七十岁。'(4)六十岁。《吕氏春秋.安死》:'中寿不过六十。'晋葛洪《抱朴子.至理》:'张苍偶得小术,吮妇人乳汁,得一百八十岁。此盖道之薄者,而苍为之,犹得中寿之三倍。'参见'上寿'。
五、关于中寿的成语
六、关于中寿的诗词
<<《上宪使张郎中寿借西山集中甲申秋所赋雨荷诗》>> <<《送朱郎中寿昌通判河中府》>> <<《春风行为判府韩郎中寿》>> <<《挽词·命矣才中寿》>> <<《老莱子·七十已中寿》>> <<《望蓬莱·近中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