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算读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4:10:10
通算读什么
1、通算的拼音是:tōng suàn。2、注音是:ㄊㄨㄥㄙㄨㄢˋ。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算(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5、基础解释是:亦作/'通筭/'。犹总计。6、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通筭”。犹总计。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7、综合释义是:亦作“通筭”。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通算[tōngsuàn]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8、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通算”。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算,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9、辞典修订版是: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10、其他释义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
导读1、通算的拼音是:tōng suàn。2、注音是:ㄊㄨㄥㄙㄨㄢˋ。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算(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5、基础解释是:亦作/'通筭/'。犹总计。6、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通筭”。犹总计。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7、综合释义是:亦作“通筭”。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通算[tōngsuàn]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8、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通算”。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算,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9、辞典修订版是: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10、其他释义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

通算的拼音是:tōng suàn。
通算的注音是:ㄊㄨㄥㄙㄨㄢˋ。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算(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基础解释是:亦作/'通筭/'。犹总计。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通筭”。犹总计。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7、综合释义是:亦作“通筭”。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通算[tōngsuàn]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8、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通算”。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算,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9、辞典修订版是: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10、其他释义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
通算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通算详细内容】
1.亦作'通筭'。2.犹总计。
二、引证解释
⒈亦作“通筭”。犹总计。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
三、综合释义
亦作“通筭”。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通算[tōngsuàn]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
四、其他释义
1.亦作'通筭'。2.犹总计。
五、关于通算的诗词
<<《偶作·更勿穷通算此生》>>
六、关于通算的诗句
更勿穷通算此生 更勿穷通算此生 穷通算尽工 通算衣食费 通算衣食费 通算衣食费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通算的详细信息
通算读什么
1、通算的拼音是:tōng suàn。2、注音是:ㄊㄨㄥㄙㄨㄢˋ。3、结构是:通(半包围结构)算(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5、基础解释是:亦作/'通筭/'。犹总计。6、引证解释是:⒈亦作“通筭”。犹总计。引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7、综合释义是:亦作“通筭”。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筭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筭,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通算[tōngsuàn]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8、汉语大词典是:亦作“通算”。犹总计。唐元稹《估客乐》诗:“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算,一本作“算”。清黄六鸿《福惠全书·刑名·释六赃》:“如十人节次共盗四十两,各分四两入己,通算作一处,十人各得四十两之罪,皆斩。”。9、辞典修订版是:通计合算。《文明小史.第一七回》:「如今只此一身,自顶至踵,通算也不过十几块。」《红楼梦.第五六回》:「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10、其他释义是:1.亦作'通筭'。2.犹总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