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士的网络解释是:元士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
元士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综合释义 【点此查看元士详细内容】
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於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端纶之才,任不踰元士,而卢简辞之昆仲,云摶水击,鬱为鼎门。”佳士,优异之士。明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明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元士[yuánshì]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也称为「上士」。职官名。明太祖时曾改给事中为元士,又改为源士,其后仍称给事中。见《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二、汉语大词典
(1).周代称天子之士为元士。《礼记·王制》:“天子之三公之田视公侯,天子之卿视伯,天子之大夫视子男,天子之元士视附庸。”孔颖达疏:“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于诸侯之士也。《周礼》:公侯伯之士,虽一命不得称元士。”汉班固《白虎通·爵》:“天子之士独称元士何?士贱不得体君之尊,故加‘元’以别诸侯之士也。”(2).指低级官吏。《旧唐书·孟简卢简辞等传论》:“以端纶之才,任不踰元士,而卢简辞之昆仲,云抟水击,郁为鼎门。”(3).佳士,优异之士。明何景明《方竹先生诔》:“齐民元士,三军匹夫。”(4).明初给事中的别称。《明史·职官志三》“﹝洪武﹞二十二年改给事中为源士”注:“初,魏敏、卓敬等,凡八十一人为给事中。上以其适符古元士之数,改为元士。至是,又以六科为事之本源,改为源士。”
三、国语辞典
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元士[yuánshì]⒈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引《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⒉职官名。明太祖时曾改给事中为元士,又改为源士,其后仍称给事中。见《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四、辞典修订版
古代官阶。阶位次于下大夫,高于中士。《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也称为「上士」。职官名。明太祖时曾改给事中为元士,又改为源士,其后仍称给事中。见《明史.卷七四.职官志三》。
五、关于元士的词语
六、关于元士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