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3:12:53
文档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1、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唐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于仁义,自尧舜二帝以至于三代以来,未始更也。”(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贽《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山农亦未始不乐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推荐度:
导读1、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唐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于仁义,自尧舜二帝以至于三代以来,未始更也。”(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贽《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山农亦未始不乐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唐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于仁义,自尧舜二帝以至于三代以来,未始更也。”(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贽《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山农亦未始不乐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未始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基础解释    【点此查看未始详细内容】

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2.副词。未尝。常常用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

二、引证解释

⒈指尚未发生的事物。引《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⒉未曾,从未。引《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刘桢《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唐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尧舜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⒊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引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贽《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山农亦未始不乐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三、网络解释

未始未始,拼音wèishǐ,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四、网友释义

未始,拼音wèishǐ,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五、关于未始的造句

1、一倡百和,利以此兴,害以此除,而人才亦以此辈出,未始非吾邑之大幸,而吾国之大幸也。

2、厥后开元之治虽是媲美贞观,而贵妃召祸,乘舆播迁,女宠代兴,夏娣继之,亦未始非阴盛之象。

3、前此之言变者,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捕宜罅漏,弥缝蚁穴,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於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

4、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贱彼贵我;达观兮,物无不可。

5、停止应当停止与行动未始之前,才不会失当,不会身不由己。

6、皇帝继五帝、三皇之业,统理中国;中国之人以亿计,地方万里,万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六、关于未始的诗句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  竟未始血刃  未始分贤鄙  未始厌耳闻  实未始一日而忘  实未始一日而忘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未始的详细信息

文档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 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什么

1、未始的汉语大词典是:(1).指尚未发生的事物。《管子·幼官》:“听于钞故能闻未极,视于新故能见未形,思于浚故能知未始。”尹知章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2).未曾,从未。《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成玄英疏:“未始,犹未曾。”汉刘桢《公宴》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唐柳宗元《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器之之意,本于胡武平,而器之未始知之也。”清侯方域《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于仁义,自尧舜二帝以至于三代以来,未始更也。”(3).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唐韩愈《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宋秦观《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明李贽《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山农亦未始不乐也。”瞿秋白《赤都心史》二三:“中国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莫斯科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