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投子的相关诗句是:投子投子、一脚踏著投子机、投子空山中。
投子的拼音是:tóu zǐ。注音是:ㄊㄡˊㄗˇ。结构是:投(左右结构)子(独体结构)。
投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 【点此查看投子详细内容】
博具。或云起于战国,或云创于三国魏曹植,取其投掷之义。初用玉制,只两颗,后改用骨制,故又称'骰子',增至六颗。每颗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投掷以决胜负。点着色,故后世又称'色子'。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投子》﹑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投子》。
二、网络解释
投子(赌具的一种)投子是赌具的一种。
三、综合释义
博具。或云起于战国,或云创于三国魏曹植,取其投掷之义。初用玉制,只两颗,后改用骨制,故又称“骰子”,增至六颗。每颗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投掷以决胜负。点着色,故后世又称“色子”。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投子》、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投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或欲大投”南朝宋裴駰集解:“投,投子也。”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平索看精》:“观下文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殆亦以投子为之耶?”投子[tóuzǐ]骰子的别名。参见「骰子」条。
四、汉语大词典
博具。或云起于战国,或云创于三国魏曹植,取其投掷之义。初用玉制,只两颗,后改用骨制,故又称“骰子”,增至六颗。每颗成正立方体,六面分别刻一点至六点之数,投掷以决胜负。点着色,故后世又称“色子”。参阅唐李匡乂《资暇集·投子》、宋高承《事物纪原·博弈嬉戏·投子》。《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或欲大投”南朝宋裴骃集解:“投,投子也。”清俞樾《茶香室三钞·平索看精》:“观下文有律令,有头盘,有抛打,殆亦以投子为之耶?”
五、关于投子的成语
千里投名万里投主 子云投阁 子子孙孙 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拔辖投井
六、关于投子的诗词
<<《送清道者住投子山》>> <<《投子山》>> <<《送湛麟二兄之投子见秀岩》>> <<《投子山·缅怀鲁将军》>> <<《投子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