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 知识百科 - 正文

托足的读音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3-07-16 14:54:05
文档

托足的读音

1、托足的拼音是:tuō zú。2、注音是:ㄊㄨㄛㄗㄨˊ。3、结构是:托(左右结构)足(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容身;立脚。托足[tuōzú]⒈容身;立脚。5、基础解释是:容身;立脚。6、网络解释是:托足托足,汉语词汇。7、释义是:容身;立脚。8、综合释义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9、汉语大词典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陕客贩羊千头,日暮无托足所,求宿庙中。”。10、国语辞典是:立足、寄身,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也作「托足」。托足[tuōzú]⒈立足、寄身。也作「托足」。引《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例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11、辞典修订版是: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12、其他释义是:1.容身;立脚。
推荐度:
导读1、托足的拼音是:tuō zú。2、注音是:ㄊㄨㄛㄗㄨˊ。3、结构是:托(左右结构)足(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容身;立脚。托足[tuōzú]⒈容身;立脚。5、基础解释是:容身;立脚。6、网络解释是:托足托足,汉语词汇。7、释义是:容身;立脚。8、综合释义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9、汉语大词典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陕客贩羊千头,日暮无托足所,求宿庙中。”。10、国语辞典是:立足、寄身,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也作「托足」。托足[tuōzú]⒈立足、寄身。也作「托足」。引《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例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11、辞典修订版是: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12、其他释义是:1.容身;立脚。


托足的拼音是:tuō zú。

托足的注音是:ㄊㄨㄛㄗㄨˊ。结构是:托(左右结构)足(上下结构)。词语解释是:容身;立脚。托足[tuōzú]⒈容身;立脚。基础解释是:容身;立脚。网络解释是:托足托足,汉语词汇。7、释义是:容身;立脚。8、综合释义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9、汉语大词典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陕客贩羊千头,日暮无托足所,求宿庙中。”。10、国语辞典是:立足、寄身,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也作「托足」。托足[tuōzú]⒈立足、寄身。也作「托足」。引《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例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1辞典修订版是: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1其他释义是:1.容身;立脚。

托足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    【点此查看托足详细内容】

⒈容身;立脚。引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

二、综合释义

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

三、汉语大词典

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陕客贩羊千头,日暮无托足所,求宿庙中。”

四、辞典修订版

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

五、关于托足的反义词

寄迹  

六、关于托足的诗句

上林托足虽无地  托足归无宅  山中一廛可托足  天地无托足  天地无托足  托足何妨城市间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托足的详细信息

文档

托足的读音

1、托足的拼音是:tuō zú。2、注音是:ㄊㄨㄛㄗㄨˊ。3、结构是:托(左右结构)足(上下结构)。4、词语解释是:容身;立脚。托足[tuōzú]⒈容身;立脚。5、基础解释是:容身;立脚。6、网络解释是:托足托足,汉语词汇。7、释义是:容身;立脚。8、综合释义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9、汉语大词典是:容身;立脚。明袁宏道《徐文长传》:“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清钱泳《履园丛话·园林·乐圃》:“家产入官,无托足之地。”徐迟《黄山记》:“没有扶手,仅可托足,果然惊险。”(1).使足有所凭借。借指驱驰、驰骋。《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今有马于此,形容似骥也。然驱之不往,引之不前,虽臧获不托足以旋其轸也。”《汉书·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2).立足;安身。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吾本谓度江托足无所。尔家有相,尔等并罗列吾前,复何忧!”清袁枚《新齐谐·绿毛怪》:“一日,有陕客贩羊千头,日暮无托足所,求宿庙中。”。10、国语辞典是:立足、寄身,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也作「托足」。托足[tuōzú]⒈立足、寄身。也作「托足」。引《汉书·卷五一·贾山传》:「为驰道之丽至于此,使其后世曾不得邪径而托足焉。」例如:「人若寡廉鲜耻,何以托足于世?」。11、辞典修订版是:立足。《三国演义.第二八回》:「绿林中非豪杰托足之处。公等后可各去邪归正,勿自陷其身。」也作「托足」。12、其他释义是:1.容身;立脚。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